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走得越快,越年轻?科学家发现:步行速度与端粒长度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阅读: 2022/4/26 11:16:42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生物技术网 ,作者生物技术君

    常言道:人老腿先老。由于人体三分之二的肌肉都集中在下肢。因此,六十多岁的人可以有年轻人七成的握力和臂力,但腿部的力量却只剩下四成。不过,大家也别担心。大量研究发现,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比久坐要好太多,尤其像走路这种适合于每个人的活动,它不仅不用花钱、强身健体,而且,还可能走得越快,人越年轻。

    北京时间4月21日,发表在Nature子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基于超过40万成年人的遗传数据,首次在步行速度与生物年龄遗传标志物之间建立了因果关系。研究人员估计,保持快速行走,等人到中年时可以收获年轻16岁的生物年龄。

    白细胞端粒长度(LTL)是生物衰老的一个重要标志物。端粒是每条染色体末端的“帽子”,包含着保护染色体不受损伤的非编码DNA重复序列,就像鞋带末端的帽子防止鞋带解开一样。

    众所周知,几乎每个人体细胞都有23对染色体,包含着我们的遗传密码。端粒不携带遗传信息,但对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进而对我们体内所有细胞运转所依赖的DNA也至关重要。

    在大多数体细胞中,端粒的长度是有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端粒也会自然缩短,因为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损失(缩短)一些。直到它们短无可短,这就是所谓的"复制性衰老"。

    虽然科学家们还没能理解端粒长度与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但衰老细胞的积累被认为是导致我们与衰老相关一系列症状的原因,如身体虚弱和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端粒长度是生物年龄的有力指标,与个体出生时间无关。

    此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明步行对生理、心理、社交和健康的广泛益处,而且步行速度是健康状况的一个很强的预测因子,但研究人员还不能确定快速行走能带来更多的健康益处。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生物样本库中405981名平均年龄56岁参与者的遗传数据、参与者自我报告的步行速度以及佩戴腕带加速度计记录的数据。

    步行速度定义如下:慢速(每小时少于4.8公里)、中等速度(每小时4.8-6.4公里)和快速(每小时超过6.4公里)。

    大约一半参与者报告了中等速度的步行速度。

    研究人员发现,与慢速步行者相比,中等和快速步行者的端粒长度明显更长,通过加速度计评估的身体活动测量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

    因此,端粒长度与习惯性的活动强度有关,与活动总量无关。

    重要的是,随后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表明步行速度与端粒长度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更快的步行速度可能与更长的端粒长度有关,反之则不成立。慢速步行者与快速步行者之间的端粒长度差异相当于16岁的生物年龄差异。

    总之,这些发现有助于解释快速行走对健康状况的一些有益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习惯较慢的步行速度可能是识别更容易患慢性疾病或不健康个体的一种简单方法,而活动强度可能在优化干预措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除了增加步数外,那些有能力的人还可以在给定时间内增加更多的步数,即加快行走速度。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3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新洞察!泛素连接酶STUB1破坏干扰素γ受体复合体的稳定性以抑制肿瘤干扰素γ信号

    下一篇:爱思唯尔发布《科研未来之路》报告,展现全球科研界的挑战与机遇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