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2/22 11:15:13
近日,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心内科Oh Ying Zi 教授研究团队于国际英文期刊——心血管联盟官刊《Cardiology Plus》上发表病例报告“Stretococcus gallolyticus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 different presentation-a case report”。在该文中,Oh教授团队报道了一起解没食子酸链球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结肠癌老年男性患者病例,以及该疑难病例的详细检查和诊疗方案。
引用本文:Oh Y, Huang W, Tan J. Stretococcus gallolyticus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 different presentation-a case report. Cardiol Plus 2022;7:144–147.
doi: 10.1097/CP9.0000000000000020
病例介绍
患者,68岁,老年男性,因“血便、大便习惯改变、食欲不振3周”就诊。
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g/dl)。入院后,患者出现发热(38℃),血培养提示解没食子酸链球菌(S. gallolyticus)感染。体格检查听诊无心脏杂音。腹部和盆腔CT显示结肠有一个4×3cm的异常强化。结肠镜下活检提示为中分化腺癌。全身CT扫描未见转移。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提示主动脉瓣右冠瓣尖部(RCC)有6x3mm团块状回声,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瓣叶上有多发赘生物,主动脉瓣中度反流,二尖瓣轻中度反流(论文图1-2)。脑部和脊柱磁共振提示脑脓肿和感染性椎间盘炎(论文图3)。给予静脉青霉素抗感染治疗。1周后患者在腹腔镜下接受结肠癌Hartmann手术治疗。切除组织被送常规病理检查,但未做细菌培养。心外科医生会诊意见是出血风险高,暂不行瓣膜置换术,患者腹部手术恢复后出院,门诊接受6周静脉抗生素治疗(OPAT),行血培养为阴性。
论文图1:二尖瓣长轴观
A.红色箭头:附着在二尖瓣前后瓣叶上的赘生物。
B.彩色多普勒显示轻中度二尖瓣反流。
论文图2:主动脉瓣短轴和长轴观
A.红色箭头:短轴观见主动脉瓣叶接合处的赘生物。
论文图3:脊柱和脑磁共振成像
A.红色箭头:T12-L1椎间盘邻近T12和L1椎体区域的强化和水肿。
B.红色箭头:断层MRI下可见双侧额叶皮层和皮层下亚厘米强化灶及弥散轻度受限。
2月后,患者因心衰再次入院。心脏听诊闻及舒张早期杂音。再次行TTE检查提示主动脉瓣右冠瓣尖部(RCC)穿孔伴重度反流(论文图4)。血培养未见病原菌。冠脉造影未见冠脉明显狭窄。患者接受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治疗,术中见主动脉瓣多发赘生物,二尖瓣未见赘生物。瓣膜未做细菌培养。术后TTE显示机械瓣功能正常。
论文图4:主动脉瓣短轴和长轴观
A.红色箭头:主动脉瓣右冠瓣尖端穿孔。
B.红色箭头:食管中段经胸超声心动图短轴位三维重建可见穿孔。
C.彩色多普勒显示两股严重反流,一股穿过主动脉瓣叶接合点(红色箭头),另一股穿过穿孔处(蓝色箭头)。
论文表1. 2次住院期间事件时间线
病例讨论
解没食子酸链球菌(S. gallolyticus)在1951年被确定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的致病菌。后又发现有四个亚型,其中I型亚型牛生物链球菌(S. bovis)最终被重命名为溶血性解没食子酸链球菌亚种(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 subspecies gallolyticus,SGSG)。SGSG具有炎症作用及原致癌性,与结直肠癌发病相关。
S. bovis感染约占感染性心内膜炎57%。S. bovis致感染性心内膜炎更易发生于有糖尿病、结肠疾病或肝硬化病史的老年男性。由SGSG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其他致病菌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相似。与其他病例报告相似,本报道中的患者有结肠癌以及住院期间出现发热。
本病例临床表现与其他报道的牛链球菌/马链球菌复合体(Streptococcus bovis/Streptococcus equinus complex ,SBSEC)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相似,但本病例的患者病情损害范围相对较大,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患者因主动脉瓣穿孔时出现心力衰竭第二次住院。本病例怀疑的脑脓肿和椎间盘炎是SBSEC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并发症。
本病例的挑战是患者同时患有两种致命疾病,一个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已经有瓣膜赘生物,有瓣膜穿孔、心衰等风险,另一个是早期结肠癌。之前尚未有报道一个患者同时存在上诉两种疾病。肿瘤患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健康者。即使有手术指征,合并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癌症的患者也很少接受瓣膜手术。如果先进行瓣膜置换术,该患者可能可以避免主动脉瓣穿孔和心力衰竭,但有癌症进展的风险。本病例,首先选择的是进行结肠癌根治手术并加强抗感染治疗。
针对该病例的讨论,需要指出的是,类似病例都应该由多学科联合诊治小组进行会诊分析讨论来选择患者的治疗策略。
关于本文的更多详情,请阅览Cardiology Plus 2022年第3期第144-147页《Stretococcus gallolyticus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 different presentation-a case report》,通讯作者为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心内科Oh Ying Zi 教授。
原文链接:
https://journals.lww.com/cardioplus/Fulltext/2022/07000/Stretococcus_gallolyticus_infective_endocarditis,.8.aspx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