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SEL | 前沿研究:黄土高原农业土壤的累积CO2排放和微生物多样性取决于干湿循环的润湿强度

    阅读: 2023/2/23 11:39:59

    以下文章来源于土壤生态学快报SEL ,作者焦盼盼等

    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典型农业土壤(塿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培养模拟实验,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碳矿化对干湿交替不同湿润强度(5%?25%和5%?36%)和循环次数(1至4次)的响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降低了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湿润强度越高引起的呼吸脉冲越大。干湿循环过程中,再润湿后引起呼吸的脉冲不能充分补偿干燥期的低呼吸速率,使得CO2的净排放量降低。

    RESEARCH ARTICLE

    Dependence of cumulative CO2 emission and microbial diversity on the wetting intensity in drying-rewetting cycles in agriculture soil on the Loess Plateau

    Panpan Jiao, Lei Yang, Xiaodong Nie, Zhongwu Li, Lin Liu, Peng Zheng

    Soil Ecology Letters,5(2): 220147

    https://doi.org/10.1007/s42832-022-0147-1

    原文链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

    文章简介

    土壤水分对微生物群落性质及生物活动至关重要,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再湿润过程,可能会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碳循环产生较大影响。土壤中含有大量碳储量,可能在微生物群落和大气环境之间进行相互反馈,但不同强度的干旱-再湿润过程对微生物特性和呼吸行为的影响仍尚不清楚。

    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典型农业土壤(塿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培养模拟实验,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碳矿化对干湿交替不同湿润强度(5%?25%和 5%?36%)和循环次数(1至4次)的响应模式,以5%、25%和36%的恒定水分条件作为对照。结果表明,5%?36%干湿循环处理下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幅度大于5%?25%处理,但是真菌在不同润湿强度下的多样性和丰富度相似。细菌群落的聚类主要受湿润强度的影响,不受循环次数的影响,而真菌群落皆不受循环次数和湿润强度的影响。细菌共现网络的相互作用较复杂,4个循环后的网络节点数、边数、平均度、直径和平均聚类系数较高,而真菌在经历1个循环后共现网络的相互作用比经历四个循环后更复杂。复湿引起明显的呼吸速率脉冲,且复湿强度越大,脉冲强度越大,脉冲强度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干湿交替处理的CO2累积排放量低于恒定湿润条件,5%?36%干湿循环处理的净减排量是5%?25%处理的1.18倍。干湿交替引起呼吸的脉冲不能充分补偿干燥期的低呼吸速率,使得CO2的净排放量降低。本研究为黄土高原农业系统土壤碳库维持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及团队介绍

    焦盼盼(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壤侵蚀与碳循环。

    聂小东(通讯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源要素循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李忠武(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土壤侵蚀与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转自:“高教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17)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优化论文结构的10个要点,对自查很有帮助!

    下一篇:FESE | 前沿研究:盐渍土壤对类固醇激素的吸脱附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