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图书出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增至880多页!这部近代史经典之作修订版新上市!

    阅读: 2023/3/7 10:08:54

    古人云:“苛政猛于虎”,然而治河和漕运两件涉及民生的大事为何也会招致一方百姓数百年无法自拔的贫困,唐以前生态良好的鱼米之乡为何在明清至民国前期沦为“被牺牲的局部”?

    被牺牲的局部

    《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修订本)

    作者:马俊亚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工作室

    ISBN:978-7-220-12762-5

    出版时间:2023年2月

    定价:149元

    《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为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经典著作,初版于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自问世以来即引起广泛地影响,颇受好评,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今次作者全面修订,在以往的基础上又多加考证、爬疏,使所用材料更加准确与丰富。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主要分析了自清以来至民国前期中央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对淮北地区所产生的交互影响,着重考察淮北地区人类活动,特别是政府行为和官僚意志对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影响。作者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影响及作用。作者所讨论的空间范围,包括苏北、皖北、鲁西南在内的淮河下游地区,分别从漕运、盐业、农业、民生等面描述了淮北社会在中央政府基于政治权力的实际运作下,如何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后来的穷乡瘠壤。除此之外,本书还对上述这一时期淮北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衰变及平民的生活状态也做了细致地考察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清至民国前期中央政府在“顾全大局”的政治思维下所制定的政策对淮北地区的巨大影响。

    编辑推荐

    世界上没有哪条大河像淮河那样,被一条更大的河流蹂躏了近千年,最后竟被拦腰截去了整个下游;

    中国没有哪个地区像近古及近代时期的淮北那样,被最高决策者作为“局部利益”,为顾全“大局”而牺牲了数百年;

    历史上没有哪个群体像淮北人那样,从慷慨悲歌、问鼎逐鹿的社稷栋梁,沦为被人贬讥为啙窳偷生、“泼妇刁民”之辈!

    淮北地区经历了发达而辉煌的远古和中古时期,为何在近古及近代时期变得衰败又贫穷?

    朝廷的宏观决策对某些局部地区的社会演变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

    反人性、反常识的极端理学伦常为何在明清时代的淮北尤为流行?

    读马俊亚先生著作《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三百年来,淮北百姓生活艰难,一字一句,令人悲恻。——许倬云

    前言

    读马俊亚先生著作《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三百年来,淮北百姓生活艰难,一字一句, 令人悲恻。自古暴政都容易被人指出阙失,然而治河和漕运两件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竟然也招致一方百姓数百年无法自拔的贫穷。说“苛政猛于虎”,善政也会引来洪灾!

    作者指出,为了漕运和明代皇陵,刘大夏、潘季驯等一代治水贤臣,居然以淮为壑,让滚滚黄河倾入徐淮平原。漕运有关北方 千万人口的食用,还可以说得过去;所谓“凤阳根本之地”,皇陵之内并无骨骸,寝殿之中也无居人,居然以此为理由,使淮北生态完全改观。“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言念及此,深叹权力两字不可滥用。

    自来研究生态变化者,可从种种角度考察其前因后果。真能如这部著作一样,以绵密证据,找出元凶——错误的政策,如此者,真不多见。

    回顾历史,为了政权不惜工本,以致引发生态巨变者,比比皆是。汉唐两代,都以关中为畿辅。汉代三选七徙,将关东富户豪杰 一次又一次移居关中,长安四周,添了十余个城邑,这些卫星都市 的人口,加上长安本身人口,使关中无法负荷,以致光武中兴不得不将首都迁往洛阳。经过南北朝,长安常为战争之地。但是从北周 以关中为基地,大量府兵驻扎关中。盛唐之时,关中人口大增,不 仅有政府官员,大量军队,还有西来的番商胡贾,于是关中资源再 度衰竭,武则天不得不时常就食洛阳。更可惜者,关中树木作为柴薪砍伐殆尽,郁郁葱葱的终南山,到中唐时,树木已大不如前。关 中植被流失,造成史念海先生所指陈的“河流侵蚀原地”。今天, 八水绕长安的盛况,已完全不可再见。“周原芜芜”,今日破碎 不堪,这个经验,竟不为世人察觉。在今天我们又见到首都人口剧 增,调动南北资源只为此一个超大都市的食用和饮水。南水北调是 巨大工程,对饮用水还有补充余地,但终究救不了地下水源干枯, 河北平原下陷岂止以尺计!

    即使不谈首都面临的困难,中国经济发展,全国处处都有所营 建,处处高楼大厦,一片一片水泥地,夺走了农田与植被。缺少了 植物覆盖,雨水不再能渗入土壤,而水泥地的反射热,又增加了许 多大地暖化的温度。为了这些兴盛的表象,后代将支付无穷的生态 代价。

    以上所说,只是我们亲眼目及,堪为痛心的一些现象。今天国 人的环保意识已比二三十年前提高不少。我想我所指出的问题,都 发生在生活之中,我们是不是也对于政策的设计和运作,应当以史为鉴,有所警惕。

    这部著作中,提到淮北农家长久没有男耕女织的分工,妇女 似乎没有发挥她们从事副业的生产力。这种现象,值得注意。但其中缘故安在,值得推敲。副产品的市场还在,副产品生产者也在,原料不难取得,而农户生活艰困如此,除农田生产收入外,为何男女都不能在副业中找出路?作者必有很多研究资料,盼望他另有宏 文,就此问题,作出分析。

    许倬云 谨序

    2008年6月24日

    作者简介

    马俊亚,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获江苏省“333工程"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和区域社会生态史。曾兼任台湾政治大学客座教授、安徽大学特聘教授等职。

    目录

    导 言 / 001

    一、研究区域和时段/001

    二、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007

    三、研究现状/023

    第一章 保漕大局下的政策误区/ 038

    第一节 泗州城的沉没与治水政治/ 039

    第二节 漕运方略与淮北的被牺牲/084

    第三节 官场积习与水患世界的形成/146

    小 结/193

    第二章 盐业政策下的利益分配/ 197

    第一节 国家机器的自利化/198

    第二节 商人寻求租金的最大化/238

    第三节 生产者的贫困化/282

    第四节 社会的边缘化/312

    小 结/338

    第三章 从沃土到瘠壤/ 342

    第一节 治水与农业生态的破坏/342

    第二节 稻作农业的变迁/383

    第三节 农家手工经济结构的演变/429

    小 结/473

    第四章 粮食短缺与生存困境/ 476

    第一节 粮食生产与人食所需/476

    第二节 无权者的田土之累/492

    第三节 平民粮荒对策的困境/530

    小 结/569

    第五章 本能异化为特权/ 571

    第一节 被殄灭的人欲/572

    第二节 强势群体的性剥夺/585

    第三节 无法自洽的伦理/614

    小 结/628

    第六章 社会生活与社会冲突/ 631

    第一节 诗礼武风的普及/631

    第二节 民性的衰变/667

    第三节 丛林世界的形成/689

    小 结/729

    第七章 社会结构的异化/ 732

    第一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的畸化/732

    第二节 强势集团领主化/755

    第三节 “下江南”/775

    小 结/816

    结 语/ 819

    征引文献/ 834

    一、中文部分/834

    二、西文部分/867

    三、日文部分/877

    后 记/ 881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48)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文史哲线上讲座合辑(3月7日-3月9日)| 2023年第11期

    下一篇:无人机监测离散图斑的航线规划方法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