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学术报道】新材料实现视神经最长距离再生

    阅读: 2023/3/7 15:54:39

    科技日报北京2月27日电 (实习记者王怡)记者27日从首都医科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李晓光团队在暨南大学苏国辉院士团队指导下,联合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团队,利用生物活性材料(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壳聚糖)促进成年大鼠完全离断的视神经长距离再生,并恢复视觉功能,从而成功修复成年大鼠的视觉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旗下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

    论文第一作者刘晓博士介绍,该生物活性材料能在生理温度下持续释放睫状神经营养因子长达12周,为受损伤的视神经长期提供营养支持。

    “我们借助神经示踪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发现,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壳聚糖能促进视网膜节细胞轴突长距离再生,视神经再生距离约为18毫米,是目前此领域研究报道的最长距离。”论文责任作者之一杨朝阳教授介绍,科研人员通过视觉电生理及视觉功能检测发现,新生的视觉通路能够执行视觉功能,并且该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对视网膜节细胞也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王宁利认为,视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此研究对临床修复视神经损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新型生物活性材料也有望运用于青光眼的治疗中。

    对于该研究在视神经再生模型中完成了神经元轴突的长距离再生,苏国辉院士表示:“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再生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应尽快向临床转化,希望未来能让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来源:科技日报)

    转自:“Academic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94)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学术报道】ChatGPT之父提出新摩尔定律:宇宙智能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

    下一篇:【学术会议】Academic.net推荐:2023年第四届信息通信技术会议 (ICTC 2023)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