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图书出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葛剑雄推荐:大迁徙时代,无数小人物背井离乡的动人故事

    阅读: 2023/3/17 10:47:46

    跳脱时空的限制,“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美好愿景。

    以远程办公为马,逃离都市局促的格子间,旅居于各个地区和国度——“数字游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逐水草而居”的可能。随性的生活方式收获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拥趸。

    然而,不是所有的迁居都充满着自由与洒脱的气息。新天地的想象背后,有着复杂艰涩的迁徙历史。

    20万年前,为了寻找生命延续的可能,我们的祖先第一次走出大裂谷。从此,人类迁徙的步伐就不曾停止,冲突与生机也随之而行。

    在漫长的迁徙史中,有人为躲避纷飞的战火,踏上背井离乡之路,也有人为寻求生存的机遇,开启浪迹天涯之旅。游牧、战争、宗教、殖民、移民……斑驳的史图所显现的,不仅是群体与个人的发展轨迹,也是过往与当下的脉络变迁。

    万有引力新书《3000年人类迁徙史》,一幅人类寻找远方的路线图,将数千年的迁徙历程尽数囊括,它不仅回望过去走来的路,更展现文明未来的方向。

    正如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对本书的评价:“要问我们从哪里来,先得问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这部书用生动、准确的方案,丰富的数据、

    、图表和地图,告诉你以往全球人类的迁移历史,还有助于你思考,未来我们可能往哪里去。”

    越南船民流亡全世界

    1975年4月,美国支持的南越政权垮台,越南民主共和国军队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随后,越南人口大规模外流。在越南,许多越南华人被视为“可耻的资本主义政权的合作者”,他们的企业被关闭,财产被没收。面对着被“调动”到农村经济区当劳工的选择,许多人向新政权交了钱,离开了越南。

    在1975—1995年的20年里, 大约有200万人离开了越南,其中约80万人是“船民”。尽管船民不到移民总数的一半,但由于他们乘坐的往往是异常拥挤的、根本不适合出海的船只,因此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大海上漂泊了八天之后,35 名越南船民在小船上等待救援

    船民首先逃往亚洲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或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他们被关押在难民营和羁留中心。逃往其他国家的船民中,有些人只是短暂停留,但也有许多人后来被永久地安置在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这一时期结束之际,越南革新开放,数万人又自愿回到了越南。

    越南船民最早抵达的东南亚避难国或地区(1975—1995)

    中国香港(港英时期)

    各地接收、运送和帮助越南船民的动机各种各样。由于前往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早期难民是华人,因此这些地方的人们对于难民的不幸表示同情。陈国贲指出,虽然港英时期的香港人口稠密,但在1975—1995年期间, 港英政府花费了66.38港元在众多船民的收养和生活费用上。英国政府和联合国难民署给香港船民的拨款分别为8.49亿港元和12.53亿港元。

    法国

    在这些越南船民看来,他们最终落脚的国家里,有3个国家与他们先前生活的地区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这也让这3个国家在接收越南船民这件事情上背负了更多的道德责任。在1954年之前,法国人曾经担任法属印度支那(越南和柬埔寨)的殖民地总督。而在法国的30万越南人中,有一部分就是殖民结束后逃亡法国的。不过在1975年西贡陷落之后,前往法国投亲靠友的越南人迅速增加。在法国的许多地方,别具特色的越南餐厅正是让人联想到那些年大批进入法国的越南人的鲜活证据。

    这道名菜叫越南粉, 主要食材是越南米线与法国牛肉片,汤底用牛腿骨和牛尾骨熬成

    美国

    越南船民逃往美国,是由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战败。约58,220名美军官兵在越战中丧生,战后出现的政治动荡和情感创伤久久难以消除。接收越南船民是抚慰他们的一个重要措施。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虽然美国接收越南船民背后的动机主要是政治方面的考虑,但从长远来看,美国获得了明显的经济利益。

    1975 年岘港沦陷前两天,搭乘最后一艘货船惊惶逃离这座城市的难民

    越南船民的跨洲移民

    一般来说,侨民在推进与母国的贸易往来方面很有帮助。他们熟悉母国的语言,了解台上台下的“游戏规则”,能够利用他们可靠的人脉网络来降低成本,提高合同的收益。克里斯托弗·帕森斯、皮埃尔-路易·维兹纳通过深入观察,运用越南船民及其后代在美国的分布情况进行“自然实验”,来分析1995年美国解除对越南的贸易禁令后美越两国的贸易情况。他们发现,越南人脉网络每增加10%,美国对越出口就会增加4.5%—14%。而越南人口增加一倍,美国对越出口就会增加45%—138%。

    英国

    越南船民在对美国经济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他们的子女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一些定居地区,他们的表现始终优于其他族裔群体和当地居民。英国的情况也是这样。英国也接收了许多越南船民,这些船民来自港英时期的香港。例如,2002年在伦敦南华克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约有47%的越南裔小学生在学校考试中取得了五门A—C的成绩,而英国白人学生中的这个比例是34%。然而,这种总体的教育成功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越南裔女生的成绩明显优于男生,而越南裔男生似乎因为害怕被同学说成是“书呆子”“不合群”而影响了学业。

    本文节选自《3000年人类迁徙史》

    新书速递

    《3000年人类迁徙史》

    作者:[英]罗宾·科恩

    译者:扈喜林

    定价:118元

    出版时间:2023年2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内容简介

    从第一次走出大裂谷开始,人类迁徙的步伐就不曾停止,文明多样性也由此诞生。狩猎、采集、游牧、躲避灾害……早期人类在自然支配下被动迁徙,寻找生命延续的可能;战争、宗教、殖民……在漫长的古代史中,政治和社会力量成为人类长途跋涉的重要原因,奠定了现代世界的基本面貌;旅行、工作、留学……在全球化的当下,出行的理由变得多样,各国文化也通过移民不断交流,碰撞出火花。

    本书是移民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罗宾·科恩教授的最新作品,深刻分析了人类迁徙过程对文明的巨大影响。书中涉及探险、奴隶贸易、跨国务工、流亡、战争避难等多种迁徙类型,配有超200幅历史

    、迁徙轨迹图、数据分析图,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在人类3000年迁徙轨迹中,探索文明未来的方向。

    作者简介

    [英]罗宾·科恩

    牛津大学社会发展学研究荣誉教授,曾任牛津大学国际移民研究所主任。英国研究国际移民文化及其社会影响的杰出学者,在多个国家拥有学术职位和研究项目。著有《身份的边界:英国和其他》《全球侨民》《移民及其敌人》等。

    译者简介

    扈喜林

    专职译者,拥有多年翻译经验,译作涵盖历史、社科、经济等领域,译有《被抹去的历史》《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帝国的十字路口》等近40部作品。

    编辑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权威葛剑雄教授倾力推荐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推荐:“要问我们从哪里来,先得问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本书用生动、准确的方案,丰富的数据、

    、图表和地图,告诉你以往全球人类的迁移历史,还有助于你思考,未来我们可能往哪里去。”

    ★纵观古今的人类迁徙大征程

    从人类走出东非大峡谷,到当下的难民潮,本书涵盖了各个类型的人类迁徙,游牧、战争、宗教、殖民、移民等精彩纷呈的“旅行”故事,呈现现代文明世界的形成过程。

    ★大迁徙时代,无数小人物背井离乡的动人故事

    驾着一叶小舟流浪各大洲的越南船民、因为战争远离故土的难民、受困于“野鸡”大学的海外留学生、移民潮中的“邮寄新娘”与“照片新娘”……无数小人物在全球化的海洋中飘荡谋生的动人故事。

    ★由国际顶尖移民研究学者撰写,模块化内容组合,易读、易理解

    历史故事+背景分析+图表数据+典型案例,模块化的内容设计,图文结合、清晰明了。

    ★数据可视化设计,直观感受人类的漫漫迁徙之路

    全书包含105张高清历史彩图,45份迁徙路线图,以及43张数据分析图表,以全面可视化的数据,清晰描绘人类文明漫长历程的迁徙轨迹。

    ★深刻分析人类迁徙对文明的重要影响

    还原人类迁徙的历史场景,深入分析迁徙背后的政治、社会因素,解读大规模迁徙对全球政治格局、民族演进、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重要影响。

    ★高清全彩,进口特种纸印制

    精装大开本,200余幅高清全彩

    ,内文精选进口的艾维克特种纸,细腻顺滑,富有质感。

    图书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全球人口流动轨迹

    1 走出非洲:早期人类

    2 探险家:阿拉伯人、中国人和欧洲人

    3 早期宗教和人口迁徙

    4 游牧部落:从乌合之众到帝国

    5 罗姆人和游居者

    6 液态大陆:太平洋岛民

    7 大西洋沿岸的奴隶制

    8 印度的契约劳工

    9 帝国:劳工和军事政权

    10 麦加朝觐:伊斯兰教五功之一

    第二部分 近代的人口流动

    11 爱尔兰的移民和“大饥荒”

    12 南非的矿工

    13 从罪犯到“10英镑内地仔”:移民澳大利亚的英国人

    14 欧洲人“越洋大迁徙”

    15 纳粹统治时期的犹太难民

    16 巴勒斯坦:犹太人的迁徙和巴勒斯坦人的离开

    17 “新联邦”移民英国

    18 土耳其人移民联邦德国

    19 越南船民

    20 苏联解体后的移民潮

    21 加勒比移民

    22 海外华人

    第三部分 当代的人口流动

    23 户口和中国人口的内部流动

    24 印度的人口转移和印巴分治

    25 劳动力输出:菲律宾

    26 性工作者的交易

    27 流亡者:客死他乡,还是东山再起

    28 冷战时期人口迁徙的政治博弈

    29 全球人口大流散

    30 涌向海湾国家的人们

    31 地中海的人口流动

    32 世界各地的医护人员

    33 叙利亚难民:黎巴嫩接收难民的情况

    第四部分 争议与现状

    34 音乐的根与路

    35 追求知识:国际学生

    36 婚姻与迁徙

    37 退休移民和生活方式型移民

    38 气候驱动的人口迁徙

    39 旅游:人口流动及其弊端

    40 儿童与人口流动

    41 隔离墙有用吗?边界和人口流动

    42 拘押与驱逐

    43 难民潮的解决方案

    44 人口流动的未来趋势

    注释

    来源

    图表来源

    致谢

    本文来源:万有引力新书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00)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严飞 | 历史社会学与历史叙事和机制分析的反思

    下一篇:文史哲线上讲座合辑(3月16-19日)| 2023年第14期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