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到底科研人员该不该创业? 科学家该不该开公司?!

    阅读: 2022/3/4 17:41:04

     

    科研人员该不该创业?科学家该不该开公司?任何时候这都是一个话题!《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09日 20 版)的一篇文章很客观回答了这个问题,文章提到:“不宜对科研人员独立创业过度‘发难’!但同时也应正视风险和挑战,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分享给大家。

    不久前笔者在调查采访时发现,对于科研人员该不该开公司、转化技术成果,意见分歧较大,正反双方往往各执一词。

    反对者认为,科研人员长期待在实验室,不了解市场、不会经营,自己开公司势必处处碰壁,还会荒废科研事业、耽误学生培养。一位企业家举例说,有位教授拿了省级科技奖之后,坚持自己开公司,由于不懂商业那一套,没几年就失败了。

    支持者则认为,科研人员攥着实打实的技术成果,自己开公司能够迅速提升产业竞争力,比一些只会“山寨”的所谓创业者强多了。他们指出,坐拥丰富的科技资源,加上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科研人员不必受制于人,应该直接把高质量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仔细想来,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现实中也都有相应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不可否认,就社会分工而言,科研人员和创业者往往是两类人,两者各有专攻、各有专长,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角色切换可能有难度。正因如此,许多人把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视为成果转化的正途。

    但天生不会,不代表永远不行,不能因为一些科研人员不擅长经营,就完全关上他们创业的大门。创新允许失败,创业也应如此,如果连创业的大门都不让进,未免过于苛责。而且,相比合作创业,独立创业的好处显而易见:它不仅能加快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成功率,而且能带给科研人员更丰厚的回报,进而更大地激发和调动其创新积极性。因此,不宜对科研人员独立创业过度“发难”。

    当然,不可否认,这种尝试的确会面临风险和挑战。因此,科研人员一旦有了独立创业的念头,必须要客观冷静地评估技术价值,更加重视市场、销售和团队合作。这就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学习商业知识和经营本领。只有取长补短,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技术和市场需求对接,实现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角色转变。

    创新创业一肩挑,除了一些科研人员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社会上的专业机构施以援手。国外有种方式,当科研人员拥有核心技术后,会找投资人、成立公司,再找“工程师”团队帮助他们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我们不妨借鉴这种“工程师”团队的模式,扶持和培养一批懂工程化技术的专业机构,帮助科研人员加快实现从实验室样品到市场商品的转化过程。

    此外,国家也应进一步细化有关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相关政策,完善投融资机制和相关评价体系、知识产权保护,让科研人员尽可能少些后顾之忧,多些干劲冲劲。

    对于科研人员而言,也应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最好去做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对于那些不想创业、潜心学术的科研人员,国家应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确保他们获得稳定而有保障的生活。有了足够的尊严和体面,他们才能不为身边的名利所惑,潜心前行。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09日 20 版)


    浏览(426)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省教育厅公示202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奖项目

    下一篇:让每一个文科生都成为统计高手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