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LWT:武汉大学胡汉昆/李胜等在药学领域持续取得新进展

    阅读: 2022/5/9 10:53:13

    药学部 解说科研项目 2022-05-07 21:39

    2022年4月27日,《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农林科学一区top)发表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胡汉昆/李胜课题组在天然药物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该成果的主题为:Lipidomic profiling of wild cordyceps andits substituent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tandem massspectrometry.

    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3643822004327#

    本研究使用了一种广泛靶向的脂质组学方法来全面检测冬虫夏草野生品和繁育品,以及菌丝体中的脂质成分。从野生冬虫夏草(那曲NCs、玉树YCs)、人工繁育冬虫夏草(CCs)和百令胶囊(BLs)中共检测到435种脂质。此外,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差异脂质。虽然它们的脂质组成有相当大的重叠,但脂质谱显著不同。这些差异的脂质可以作为鉴别野生冬虫夏草的地理来源或鉴别野生冬虫夏草与其替代品的潜在有效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生物活性脂类,如SLs(如Cer、Cerm、Cert、CerP和SM)、GPs(如PE、PC、LPE、LPC、PS、PG和LPG)和FAs(如不饱和FFA和类花生酸),CCs和野生冬虫夏草之间的差异较小,而BLs和野生冬虫夏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GPs和SLs在BLs中较高,而FFAs和类花生酸在BLs中较低。本研究为野生冬虫夏草及其替代品的未来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脂质信息。

    该研究第一作者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林嫚婷(现已任职福建省厦门市马銮湾医院临床药师),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生物样本库郭珊博士。

    本文转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药学部”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508)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Call for paper (IF 5.772):交叉学科,中科院二区Top

    下一篇:“抗新冠,迎五一,焊接失效分析”系列特别研讨活动成功举办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