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外交部首席男译官孙宁谈英语学习方法

    阅读: 2023/4/10 10:38:04

    谁是孙宁?

    1981年在南京出生的孙宁,1993年考取了南京外国语学校,1999年保送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口译专业,其间获第七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并出版译著三本。2003年8月入外交部翻译室,2004年9月公派赴英留学。曾先后担任两任外交部长李肇星、杨洁篪等多位领导人随身翻译,现为外交部翻译司培训处处长。

    孙宁谈英语学习

    “笨”方法

    以为学英语有捷径,那就错了。有的办法虽然“笨”,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有效果。“笨”办法有很多,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自己实践过、确实感到有用的几种。

    听录音。

    初中时要求,每篇课文要听三十遍。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坚持下来,我反正照做了:每天晚上捧着随身听(那会儿还没有复读机),听一遍在纸上划一道杠,直到划满六个“正”字。

    抄句型。

    我学3L时(look, listen and learn),老师上课要大家口头轮流造句,下课还要付诸笔头,造一页纸、大约十来句。我的句型就是这样学来的,一点秘诀都没有。当然,抄的时候不能“有手无心”,当时抄错是要重罚的。

    默读。

    平时做题、温书总是喜欢读出声来。时间一长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语感比同龄人好了许多,应该得益于此。用功,再加上点巧劲,进步会更快。

    踏实自学,随时反省

    不是秘密的法宝

    这里要提到许多外国语学校的一个早已不是秘密的法宝:

    一是背课文。

    二是恶补语音。

    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在小花园里一个人苦练:一年后果然见成效,开始陆续有人夸我语音好了,可见天道酬勤。

    关于语音问题的“快问快答”

    Q:

    英音、美音模仿哪个好?

    A:

    语音本身没有高下之分,模范得地道都好。但英音学得不好易做作;美音学得不好易“油”,初学者不可不察。

    Q:

    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怎样提高?

    A:

    勤查专门的发音字典,如有近百年历史的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除了标音准确、详尽,还常有说明。

    当然还要多听,精听,训练一双敏锐的耳朵,善于捕捉细小的差别。听力最好的教材莫过外国广播,BBC、VOA都行。查过字典,kilometre按英式读法重音在第二个——而非一般人以为的第一个音节——上,再经过BBC播音员的验证,印象就深了。

    如何言之有物

    努力的第二个方向,是讲话时不再满足于想象中的“地道”,而是力求清楚;要求自己说话不追求所谓的“流利”,而要言之有物。

    再有就是尽量创造“用”——而不仅仅是“说”——英语的环境,结对练口语不失为一招。

    两人长期对练,可以避免参加英语角问完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就无话可说而每次都低水平重复的尴尬。随着交流的深入,必定要求一定程度的语言来达意,这应当是一种高效率的、有表现力的英语。

    我们常见比赛选手在台上滔滔不绝,其实只消把他们的话翻成中文,就可见其内容的贫乏、逻辑的勉强。说中文时不会犯的毛病,为什么一到英语就都出来了呢?

    这里面固然有英语表达能力有限的问题,但是不是也因为说中文时是“说话”,而一到英语就当是“表演”的缘故呢?真实环境下的英语对话——真正用英语说清楚一件事、讲明白一个观点——可以避免这一点,做到语言与时俱进、内容求真务实。

    关于听

    先说听,其重要性我也是到工作以后才逐渐意识到的。听不懂别人的话,只知道自己一个劲说,有什么用?听力是检验英语基本功的重要标尺:词汇量不大、语法不扎实、语感不强、背景知识不够,都会影响到听。一是听写。二是泛听。

    关于写

    至于写,英文写作有几个误区,越是“好学生”越容易陷在其中,不能自拔:喜欢用大词,用很“拽”的句式,追求形式(对仗、押韵);而忽略内容(有没有逻辑).

    再就是写作课——过时的教法

    ——按叙述、描写、论辩,因果、比较、时序分类教

    ——和GRE、TOEFL、四六级考试评分标准造成的“新八股”。

    就英文而言,George Orwell、E BWhite、Sir Ernest Gowers等人的告诫仍然是

    金玉良言:

    多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

    多用动词,少用名词;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多用英语词,少用外来词;

    多用具象词,少用抽象词;

    多用有表达力的词,少用滥调陈词;

    多用小词,少用大词,等等。

    关于读

    不妨多读读Longman、Oxford的学生词典,只靠两千常用字就解释清楚几乎所有的英文词,是何种功夫!

    读写不分家。刚上大学时,老师总是讲名著简写本要读满二十本。这样做,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我以亲身经历担保,这绝对是好办法。

    读时不要选择生词多的,老查字典会影响情绪;找那些生词少或不影响理解的,一口气读下来,收获就在不经意的顺畅阅读中。

    大量阅读固然可以扩大词汇量,但这里的目的是理解和培养语感,不要“心有旁骛”,以致减损阅读本身给我们的快感。这一点,和我们幼时字还没认全就如饥似渴地读《西游记》异曲同工。

    除了名著简写本,语言简易的原版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像The Adventures ofSherlock Holmes、Love Story、The Bridges of the Madison County等。

    其实,就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多读一些大作家笔下的文字,甚至读些剧本、诗,有百益而无一害。

    关于语法学

    一门可以不断给我惊喜的学科,下决心把Randolph Quirk等人一千七百多页的大书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读了三遍,惊诧、倾倒于理论的巨大阐释力。

    还有文体学,主要是上书作者之一、曾数次来华的Geoffrey Leech的几本书。语用学有Quirk的几部开山作品。还有词典学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何选词典

    词典我多说几句。

    从小到大用过十数种字典,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本。

    先说案头字典,若要例句多,不妨选Collins或剑桥系列;若要释义精,莫过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大一点的有上海译文的《英汉大词典》及其补编和商务的《新时代汉英大词典》。

    字典要多查,不能苛求每人都像一位师兄讲的那样,“把字典当作枕边书,睡前必读”,但至少要抵制住电子词典的诱惑,以免欲速不达。

    关于单词

    曾几何时,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好像没有背过从A到Z的“红宝书”、“黑宝书”之类就不算学过英语,这实在是误导。说绝对些:一个单词,脱离了一定的语境,就什么也不是。

    英文和中文间不存在一对一的映射关系,welcome固然是“欢迎”,也是“不客气”,如在答词的You"re welcome里。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背”单词最好的办法是大量的阅读。

    还有一个误区,好像扩大词汇量是学英语的全部,错。

    先不谈词有主动、被动之分,在有了一定词汇量后,与其花大力气开拓新的“疆土”,不如先精耕已有的“领土”,把重点放在常用的小词上,把它们用好、用活。

    转自:语言学人

    转自:“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32)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英语专业究竟是干什么的?

    下一篇:基于毕业出路,谈博士该如何进行自我培养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