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5/4 14:18:39
文章来源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考博圈
一、综述的定义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
二、综述的写作规范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 参考 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三、综述的内容要求
1、选题新颖。也就是说,综述的选题没有在最近的期刊上发表。如果一篇综述文章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相同,即主题和内容基本相同,则不能在同一篇期刊上发表。
2、条理清晰、理由充分。应具备充分的资料,以事实为基础,不得捏造数据,胡乱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
3、层次分明。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要思路清晰,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何种程度,如何见文章前后呼应,这些都需要又一个统一的构思。
4、表达准确。科技类的文章将科学性视为生命,但是如果论文词不达意,晦涩拗口,其结果必然会阻碍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交流。因此,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汉语修辞和表达的训练。
5、文献新颖。因为目前的综述大多是“现状综述”,大多数引用的文献基本上是3年之内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列在论文的末尾,序列号放在该论据的右上角。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真实,以方便读者可以查阅参考。
6、专家把关。专家应当对综述进行审阅,并在专业和写作方面作进一步的修改和改进。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作者往往会发生顾此失彼的现象,常常关注这一方,而忽视另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不能正确反映一个主题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可以通过校阅来解决。
四、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
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
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
五、文献综述的几种写法
1.时间顺序法
分析主题的历史发展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论述,适用于讲述对象的发展及演变历程。
示例3:《中国产学研联结的发展历程、模式演化和经验教训》一文中,将”中国产学研联结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再分别论述每一个阶段的情景、特点、联结模式。
2.因果分析法
分析影响对象发展的因素,或被对象影响的因素,把每一个可能的原因/结果罗列出来,分别论述,适用于技术工艺优化、问题分析等研究。
1)影响A的因素
示例4:《胶原蛋白-壳聚糖可食用复合膜旳制备、改性及应用》一文中,逐条论述了“影响可食用膜性能的因素”及前人研究结果。
2)被A影响的因素或A导致的结果
示例5:《新媒体发展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及教育引导对策》一文中,分别具体阐述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教育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3.“构效关系”法
适用于论述某一物质的结构、功能、应用,或一个设备的结构、功能、应用,或一个理论的释义、作用、应用等论文研究。
示例6:《液体深层发酵羊肚菌胞内多糖提取、结构分析及抗结肠癌作用研究》一文的文献综述介绍了羊肚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生物活性等方面的内容。
示例7:《质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依次介绍了质谱的技术特点、技术分类及其在中药成分鉴定、代谢组学、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应用。
4.现状对策法
适用于分析某一现象、事物的起源、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等论文研究。
示例8:《共享单车的现状、问题以及其发展对策建议》一文按照共享单车发展的现状、遇到的问题、对策建议论述。
示例9:《碎片化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一文论述了碎片化阅读的特点、成因、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契机、挑战,并从创新服务理念、方式、内容、质量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给出建议。
5.分工组合法
论文有两个研究对象,如,物质1—物质2、现象1—现象2、物质/仪器—疾病、物质—设备、物质—方法、设备—理论方法,可以先分别论述两个研究对象的情况及遇到的问题,然后论述两者组合后(可能的)情况和优势。
示例10:《高分辨核磁管壁成像在脑血管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一文的综述,先论述了脑血的主要指标及其传统的评价手段,后介绍了新技术——高分辨核磁管壁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最后小结提出可以用高分辨核磁管壁成像评价脑血管管壁。
示例11:《明胶—壳聚糖基可生物降解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的综述,分别论述了明胶、壳聚糖特性,再介绍了明胶-壳聚糖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示例12:《参葛蜂王浆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一文综述部分,先论述了抗衰老的研究进展,再论述了人参、葛根、蜂王浆的成分及药理作用,再将两部分结合引出自己的研究内容。
6.流程叙述法
按照对象的工作流程、工艺步骤依次论述每一步骤的研究情况。
示例13:《丹参提取、浓缩及喷雾干燥过程的工艺研究与相关参数分析》一文的综述部分依次论述了提取、浓缩、干燥工艺和参数。
转自:“学术拓荒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学术沟通的5个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