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科技快报| ZJU科研进展速览

    阅读: 2023/5/8 16:52:40

    曹亮研究员课题组JACS:基于机器学习构建合金纳米催化剂“组分-尺寸”催化活性“等高图”

    曹亮研究员与合作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im Mueller教授合作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多相催化剂理性设计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合金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图(Catalytic Activity Maps for Alloy Nanoparticles)”为题,在线发表于JACS。

    这项工作中发展的新方法不仅在Pt-Ni合金作为ORR催化剂上得到了展示,也有望在其他合金体系(或多组分材料)和多相催化反应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相信该方法能为合金纳米催化剂的理性设计提供一套有效的工具。

    固溶相无序Pt-Ni纳米颗粒的“组分-尺寸”催化活性“等高图”

    新闻直通

    http://www.chem.zju.edu.cn/chemcn/2023/0331/c34751a2735873/page.htm

    农学院喻景权/周艳虹团队在PNAS发文揭示光信号节链在番茄侧枝发育中的作用

    浙江大学喻景权/周艳虹团队围绕番茄植株株型再次在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HY5 functions as a systemic signal by integrating BRC1-dependent hormone signaling in tomato bud outgrowth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植物光信号在侧枝发育中的作用,也为光环境调控来优化植株株型,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闻直通

    http://www.cab.zju.edu.cn/chinese/2023/0424/c11148a2749131/page.htm

    农学院潘长田研究员在Nature Protocols发表植物育种双功能CRISPR新系统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潘长田研究员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戚益平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Protocols在线发表了题为《CRISPR-Combo–mediated orthogonal genome editing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for plant breeding》的方法学文章。

    该论文证明了CRISPR-Combo系统的多功能性,并为现代植物育种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新闻直通

    http://www.cab.zju.edu.cn/chinese/2023/0424/c11148a2749056/page.htm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物理所周如鸿教授团队PNAS发文设计潜在的I型糖尿病新抗原疫苗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如鸿教授团队在PNA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mutagenesis study of autoantigen optimization for potential T1D vaccine design”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深入研究了X-autoantigen与HLA-DQ8相互作用的机制,并设计出一系列可被应用为HLA阻滞剂或TCR功能调节剂的自身抗原,为开发更有效、更安全、更个体化的免疫疗法提供了新思路。

    新闻直通

    https://www.zju.edu.cn/2023/0413/c32861a2741675/page.htm

    海洋学院学者发现隐形地震海啸新型震源机制 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

    以海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白晔斐为第一作者、第一通讯作者完成的论文《Fast and slow intraplate ruptures during the 19 October 2020 magnitude 7.6 Shumagin earthquake》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

    该论文通过地震波、大地测量、海啸数据分析对比,揭示了2020年发生在阿拉斯加舒马金群岛海域7.6级地震的复杂破裂过程及伴随海啸灾害,阐明了能够激发隐形地震海啸的新型震源机制。

    新闻直通

    https://www.zju.edu.cn/2023/0412/c32861a2740424/page.htm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物理所王勇研究员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人多胺转运体分子机制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如鸿教授、王勇研究员联合南方科技大学刘忠民课题组、中山大学李惠琳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onformational cycle of human polyamine transporter ATP13A2”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多胺转运的分子机制,为人类ATP13A2的多胺底物募集、转运和释放提供了结构基础。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hATP13A2在神经元疾病中的致病机制,对合理的药物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闻直通

    https://mp.weixin.qq.com/s/hTs8TfGbAERp9pTR6bArpQ

    生命科学学院周如鸿教授团队Nature合作发文揭示外膜β-桶蛋白整合机器组装机制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如鸿教授团队及合作者在Nature上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BAM-mediated outer membrane β-barrel protein assembly”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捕捉到了BAM与底物β-桶蛋白EspP在外膜折叠整合过程中的多个中间态构象,同时通过体内外功能分析及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底物OMP的组装、关闭及释放的全过程,为以此蛋白复合物为靶点的新型抗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新闻直通

    https://www.zju.edu.cn/2023/0427/c32861a2750829/page.htm

    来源:浙江大学官网(相关单位供稿)等,内容有增删

    转自:“浙大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94)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8篇!浙大高水平基础研究取得多项重要进展

    下一篇:跻身国际第一梯队,瞧这群浙大量子天团的90后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