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5/19 14:14:53
吴晓邦讲坛第七季 总第29期
《艺术专业(实践类)博士的性质与定位》
第二讲
“我必须为我的论文跳舞吗?”:
博士创意实践研究和论文的实施、指导与期望
讲座时间
2023年5月19日(周五)
19:00-21:00(北京时间)
讲座入口
腾讯会议号:775-590-589
密码:321321
第二讲简介
“我必须为我的论文跳舞吗?”:
博士创意实践研究和论文的实施、指导与期望
创意实践已经在学术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欧洲和北欧地区,将创造性和艺术性的研究方法纳入研究和知识创造之中,现在已经成为博士研究的一个选项。但这是什么样子的呢?如何对其进行指导?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如何调整和扩展对研究、论文和指导的思考,以便将创意实践纳入更高等级研究学位的一个严格而明确的选择。在本讲座中,Rose Martin教授将以北欧地区(特别是挪威、瑞典和芬兰)和新西兰为例,分享对方法论和理论路径的思考,提供对创意实践展开指导的见解。此外,讲座还将讨论在当今学术界中对创意实践的接纳将带来什么样的挑战,以及创意实践能为拓展思维、知识创造和理解提供什么。
“Do I have to dance my thesis?”:
The practice, supervision, and expectations of
doctoral creative practice research and theses
ABSTRACT:
Creative practice has found its place within the academy. Across Aotearoa/New Zealand, Australia, the UK, Europe, and the Nordic regions the inclusion of creative and artistic approaches to research and to knowledge creation now sit firmly as an option for doctoral research. But what can this look like? How is this supervised?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of this? And perhaps most significantly, how do we need to adjust and stretch our thinking about research, theses, and supervision, to embrace creative practice as a rigorous and clear option for higher level research degrees. Within this lecture examples drawn from the Nordic region (specifically Norway, Sweden, and Finland) and Aotearoa/New Zealand will be offered. Reflections on method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approaches will be shared, and insight to supervision of creative practice will be provided. There will also be discussion facilitated about the challenges of embracing creative practice within the academy today, and what it can offer to expand thinking, knowledge creation, and understandings.
第二讲主讲人
Prof. Rose Martin
博士,教授,挪威诺尔兰大学(Nord University)教育、艺术和文化学院院长、新西兰奥克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和瑞典斯德哥尔摩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Stockholm)硕士和博士生导师、挪威科技大学(The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客席教授。Martin教授是许多期刊论文、书籍章节和专著的作者;她的研究兴趣包括艺术教育、舞蹈教育、质性研究方法论、国际教育等。目前,Martin教授担任芬兰赫尔辛基UniArts的艺术教育研究和学术发展中心(CERADA)研究员,并领导着欧盟联合硕士(Erasmus+)项目。
第二讲主持人
许锐
北京舞蹈学院院长、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音乐剧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曾获美国亚洲文化协会(ACC)全额学者奖学金。
跨越研究与创作领域,著有《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审美与自觉》,曾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创作代表作包括舞剧《五星出东方》《红高粱》《徽班》《骑楼晚风》《戈壁青春》《诺玛阿美》《赵氏孤儿》《冼星海》《杨家岭的春天》,舞蹈剧场《一刻》,音乐剧《亦梦亦真》等,屡获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艺·舞动无界”中外当代舞蹈创作研究项目。
第二讲与谈人
李心峰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国务院第七届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两次赴日本京都大学访学。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常务理事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出版专著《元艺术学》《日本四大美学家》、论文集《艺术学论集》《开放的艺术》等多种。主编著作多部,合著20余部;译著《鲁迅》等多种,论文、评论300余篇。
陈颂瑛
香港演艺学院舞蹈学院院长、教授、北京中央戏剧学院特聘客席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香港会员理事、香港舞蹈联盟荣休主席、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顾问及世界舞蹈联盟亚太区分会教育培训网络主席 。先后获颁2004「香港舞蹈年奖」, 2016「城市当代舞蹈达人」 及2018「香港舞蹈年奖」崇高的「杰出成就奖」,表扬她推动舞蹈教育并在创作、表演及舞蹈持续发展方面带来革新。2014 年起,常与国际艺术家合办一系列舞蹈计划,共同探索全新创作及表演方法,研究当代演出相关议题。包括新作论坛系列:《与 Wayne McGregor 的舞蹈对谈》《光影舞蹈》《肢体和声音的舞动与叙事》《舞蹈创作与多媒体》《舞?乐互碰》《非「常」舞蹈空间》《超越剧场构作》。2022 年策划《SWEAT 香港国际舞蹈节》包括 跨 . 艺香港2022 ,数码国际舞蹈学院节,世界舞蹈联盟(WDA)环球高峰会。
学术翻译
陈若菡
博士,讲师,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硕士论文评审。2022年毕业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舞蹈学系博士项目。美国《舞蹈教育期刊》(Journal of Dance Education)和《国际教育与艺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Arts)评审、专委会成员。学术论文先后发表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当代舞蹈艺术研究》《民族艺术研究》、Journal of Dance Education(JoDE)和Theatre, Dance and Performance Training(TDPT)等。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学和训练、研究方法论。
学术支持
王子扬
上海音乐出版社舞蹈编辑、上海舞蹈家协会会员,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培养双硕士,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学士。责编图书《敦煌乐舞大典》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敦煌研究院学术文库”之一。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2023年5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