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术会议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研创计划-学术论坛】“公众考古青年交流论坛”征文启事

    阅读: 2022/5/23 9:27:25

    征文启事

    “公众考古青年交流论坛”

    “公众考古青年交流论坛”属于研创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研创计划资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支持,“公众考古青年交流论坛”组委会承办,拟定于2022年10月以线上会议形式举办。届时将邀请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进行评审和点评。论坛旨在为全国高校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研究生、本科生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时探讨我国公众考古未来发展,推动我国公众考古新思考。

    组委会诚挚邀请并欢迎全国及海外高校(含党校、科研院所)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及相关学科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踊跃投稿,获奖作者将被邀请参加后续交流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论坛名称

    公众考古青年交流论坛

    征稿对象

    全国及海外高校(含党校、科研院所)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及相关学科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

    选题方向

    (一) 公众考古与社会教育

    (二) 公众考古与媒介传播

    (三) 公众考古与文化产业

    征稿时间

    2022年5月22日至2022年9月25日

    投稿要求

    (一)论文需主题突出、观点明确、文字精炼,遵循学术规范,尊重学术原创性要求,严禁抄袭等不端行为,论文重复率不得超过15%。

    (二)论文题目自拟,正文一般不超过12000字,文前需附400字以内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2-5个。

    (三)论文写作语言为中文,其中文字、标点、年代、数字等书写方式均以国家有关规定为准(可参考附件1)。

    (四)论文

    要求清晰,标注明确名称、出处及其在文章中的位置。

    (五)投稿人须为论文第一作者,合作论文仅接受导师为第二作者的情形。

    投稿方式

    ■ 要求将所投论文以word形式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送至论坛组委会邮箱:gzkgqnlt@163.com,不接收纸质方式投稿。

    ■ 来稿请附独创性声明,即论文为作者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未公开发表,文中所有引用部分均已作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如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问题,由作者负责。每位同学限投一篇。

    ■ 来稿需附作者信息表(见附件2),并完整填写表内个人信息。

    ■ 邮件主题命名方式为“投稿-学校-专业-学历层次-作者姓名”,投稿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作者信息表命名方式为:“投稿-学校-专业-学历层次-作者姓名-论文(或‘独创性声明’、‘作者信息表’)”,如“投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古学-硕士生-张某某”、“投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古学-硕士生-张某某-论文(或‘独创性声明’、‘作者信息表’)”。

    其他事项

    ■ 本次论坛拟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奖作者将获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历史学院盖章颁发的荣誉证书。

    ■ 本次论坛免收会务费等相关费用。

    ■ 所提交论文将在初步筛选后交由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匿名评审,入选论文将在评审结束后及时告知作者。

    ■ 有关论坛确切举行日期、会议日程以及受邀参会人员名单等信息,组委会将另行发布通知。本次论坛相关事项可通过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微信公众号“社科大科研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微信公众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及历史学院学院官网(https://history.ucass.edu.cn)查看。

    ■ 除本次获奖的投稿者外,本论坛拟邀请若干投稿者参与线上论坛的交流,以便更好的达成本次论坛目的,推动我国公众考古事业的新发展。

    ■ 会议结束后将择优整理论文集。

    ■ 征文及论坛规则未尽事项,论坛组委会拥有最终解释权。

    论坛组委会组成及联系方式

    会务安排

    胡恬恬、马琳、申培怡、吕佳奇、刘石煜文、柴冰洁、石玉莹

    通讯地址

    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102488)

    咨询电话

    胡恬恬(15267103272)

    柴冰洁(13054852736)

    马琳(13065073608)

    吕佳奇(18888923893)

    咨询邮箱

    gzkgqnlt@163.com

    投稿咨询qq群

    710873698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公众考古青年交流论坛”组委会

    转自:社科大科研处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4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学术会议预告】第二届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高端学术论坛会议议程

    下一篇:揭示糖尿病的传代“记忆”机制,浙大成果登《自然》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