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刘西川 | 如何才能写好论文的实证分析部分?

    阅读: 2022/5/25 8:46:38

    一、目前实证分析论文的三个特点

    1.实证分析越来越受重视。

    用计量模型和数据来写论文,已成为一种潮流。围绕数据、模型及实证结果的篇幅,大约能占到一篇文章的70%以上。

    2.方法越来越规范,技术越来越先进。

    一篇标准的计量实证论文基本上都能按照描述性统计、诊断性检验、基准回归、特殊计量问题处理、稳健性检验等完成一遍。也能快速地跟上、应用一些先进的技术。

    3.亮点在经验证据上。

    如何研判目前C刊上的实证论文?大部分论文都“胜出”在经验证据上,这一点充分体现在“摘要”部分,其中用了较大篇幅来交代经验发现。

    二、实证分析部分写不好的原因

    这里重点说一下初学者的问题。初学者的套路就是模仿。他们面临的障碍是:(1)模仿照着来,也做了好几个表格(包括基准回归结果等),却感觉不知道要说什么,没办法,只能光秃秃地放几个表格在那里,显得很突兀。这种情况可以用“无话可说”来概括。

    (2)仍是模仿,也能做到该有的都有,既有文字也有图表,但总是感觉写的很平淡,没有重点和线索,也缺乏层次。这种情况可以用“有话说不好”来概括。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原因就是没有理解和把握好“实证分析”及“实证论文”。

    1.从目标来看——实证分析和实证论文是假说证伪,提供了新的理论认识,突出表现在新的经验证据上,这个新经验证据与新假说紧密相关。这就是一个大的框架背景。做实证分析,一个非常关键的工作就是判断自己的经验证据是否“新”,新的是否有价值?——见图1(新旧-理论经验象限图)。

    图 1 实证论文的三大内容及其关系

    2.从过程来看——实证分析是由功能-动作-对象组成的。实证分析的整体构思与具体部署都要按照功能-动作-对象来进行。某个部分或细节甚至某个段落做不好,原因就是不能从功能-动作-对象上思考和实施。——见图2(功能-动作-对象图)

    图 2 实证分析的功能、动作及对象三元素

    3.从内容来看——实证分析部分就是要提供相应的经验证据,这个经验证据是基于统计计量分析结果的,这个经验证据是不同的、有层次的。

    之所以会“无话可说”,或者是“有话说不好”,就是因为没有将经验证据“对准”和“聚焦于”假说,突出表现在:

    (1)不知道这些具体的动作是做什么的,其具体目标是什么,以至于某一段都没有主题句。

    (2)不知道不同的动作所作用的对象是不同的,这些具体的对象(即具体的数据统计与计量分析结果)才是分析的重点——见表1(实证分析中功能、动作和对象的具体内容)。

    表1实证分析中的动作、对象与功能

    动作

    对象

    功能

    如何做

    如何写

    检验准备

    描述性统计

    相关关系

    提出尝试性猜想

    诊断性检验

    计量模型假定与数据统计分布

    验证所使用计量模型的合理性

    检验假说

    基准回归

    计量估计结果

    识别因果关系

    保护假说

    相关计量问题处理

    有识别难度的估计结果与克服识别难度的再估计结果

    排除计量问题对假说的困扰

    稳健性检验

    变换情境下的再估计结果

    增强假说的稳定性

    讨论假说

    进一步讨论

    估计结果及其他经验证据

    引入其他支撑

    三、写好实证分析部分的四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就是,要有整体把握,知晓这一部分是为检验假说服务的,具体就是提供相对应的经验证据。这一建议应牢记于心,每做点什么,每写一个句子,都要想想这些和要检验的假说有什么关系。牢记并切实落实这一建议,就能避免跑题和内容分散等问题。

    第二个建议就是,要对所做出的经验证据有一个客观的评估,到底新不新,这个新是否具有理论价值。很多时候,实证分析不是简单的操练或者试错。我们追求的是创新性的、有价值的经验证据。所提出的经验证据,如果新的有价值,那整个编排才会有层次,写起来才会行云流水。

    第三个建议就是,实证分析是规范的,每一个部署都要符合“功能-动作-对象”,都要检查、落实到位,否则就会存在盲区。这一条建议主要针对的是规范性和完整性,即该做的都要做,该有的都要有。实际上,具体操作、具体写的过程都是按照这个线索来部署的。什么是线索?这个功能-动作-对象就是线索。

    第四个建议就是,实证分析要搞清楚每一个部分的具体分析对象。实证分析缺乏分析,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搞清楚分析的对象,数据统计计量结果是不同的,相应地,实证分析也是有层次的。

    转自:学术训练营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410)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青年学者应该如何与焦虑感相处?

    下一篇:今日讲座|张士海教授: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百年历史经验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