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全国首个!“双一流”高校,迎来重磅平台

    阅读: 2022/5/27 9:06:56

    5月23日,我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启动会在厦门举行。厦门大学为基础科学中心的领衔承担单位。

    “碳中和”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动员令”和“集结号”。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牵头,联合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张锐教授、同济大学翦知湣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晓雪研究员共同申报的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于2021年正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立项。中心以“应对气候变化、支撑碳中和需求”为出发点,瞄准海洋碳汇形成过程与调控机制基础科学国际前沿,以原创的“微型生物碳泵”理论为交叉核心,通过生物、化学、地质等学科的深度融合,深入系统地研究海洋碳汇的形成过程、调控机理与环境效应,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

    基础科学中心正式启动后,将加快推进相关研究工作进展,进一步吸引和凝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着力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打造海洋科学人才高地,建设海洋碳汇研究国际平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可行的碳汇技术方案,为实现我国海洋经济及技术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中心首席科学家焦念志院士围绕中心建设目标、关键科学问题、实施方案与主要进展等内容展开主题报告,中心骨干成员戴民汉院士、翦知湣教授、王晓雪研究员、张锐教授分别围绕中心研究内容作专题报告。

    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表示,作为基础科学中心的领衔承担单位,厦门大学将中心作为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力支持中心建设发展,为国家海洋强国及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厦门市科技局局长孔曙光表示,基础科学中心的成立将为福建省和厦门市海洋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打开新局面,对厦门市今后拓展海洋经济模式、提升海洋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厦门市科技局将与各相关部门一同支持厦门大学,推动中心研究成果落地,将该中心打造成为海洋碳汇基础研究领域重大创新平台。

    来自海内外的28位青年科学家(包括开放课题合作者)围绕海洋碳汇机制研究、海陆统筹以及碳汇相关技术、方法和设备方面进行学术报告并与其他参会嘉宾展开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转自:学术桥Acabridge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27)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坐标北京,圆您做大学老师的梦|北方工业大学高薪招聘应用型师资

    下一篇:教育部:鼓励支持高职院校在职专业课教师学历提升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