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学术分享 | 葛均波院士:春华秋实十二载-中国瓣膜介入崛起史

    阅读: 2022/5/27 14:37:53

    导语

    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以“春华秋实十二载:中国瓣膜介入崛起史”为题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2010年10月3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等完成国内首例人体TAVR术(CoreValve、亚洲第二例),揭开了我国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新篇章!

    2012年9月,阜外医院首次植入国产瓣膜(VENUS-A)成功,开启TAVR 瓣膜国产化时代。这是自膨胀瓣膜,镍钛支架在流入部分提供径向力,环上三叶瓣,使用猪心包,在流出部分涂膜防止瓣周漏。

    2012-2013年华西医院、浙二医院率先开始批量开展TAVR,为后续举办ChinaValve(Chengdu)和ChinaValve(Hangzhou)打下基础。

    2015年制定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写作组成员包括周达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建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先宝(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于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心专家组成员为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建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于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达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永健(北京阜外医院)、孔祥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

    2017年启明医疗主动脉瓣膜获批上市,开启中国经导管瓣膜置换A时代。核心提示:杭州2017年4月28日电/美通社/--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月25日宣布,其里程碑式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产品。中国原创新一代介入心脏瓣膜获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注册。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J-Valve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

    中国TAVR瓣膜器械2022

    中国TAVR的技术创新,二叶瓣、主动脉瓣反流经验世界领先。临床实践中40%病例为二叶瓣,J-valve治疗主动脉瓣反流例数1000例以上。几个大中心发表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二叶瓣效果不劣于三叶瓣。提出二叶瓣TAVI策略∶高位释放、小一号瓣膜、环上测量等创新性理念。

    浙二团队提出系列球囊扩张、华西团队提出二叶瓣新分型、中山团队提出小球囊扩张策略、阜外团队提出多平面测量锚定区的方法。

    二、经导管二尖瓣反流治疗

    2012年5月OCC复旦中山医院完成国内首三例MitraClip术。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用自主研发的微创介入治疗器械,成功完成全球首例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手术。手术对象是一名73岁女性,患极重度二尖瓣反流,术后第二日即可活动。以前这基本只能通过外科开胸手术,创伤大、风险高。

    2018年MitralStitchTM Mitral Valve repair system

    2019年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亚洲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这是亚洲范围内首例成功实施的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手术,也是中国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新的里程碑。2020年中国经股静脉二尖瓣修复器械DragonFly首例手术成功。

    中国TEER器械2022

    三、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

    2013年5月OCC,复旦中山率先完成国内首例PPVI(Venus-P)并开启多中心临床试验。PPVI/Venus-P世界首个进入上市前临床实验的介入性自膨胀肺动脉瓣。

    2016年制定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国专家建议。写作组成员(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序),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组成员(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序),曹期龄(卡塔尔多哈锡德拉医学中心)、陈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冯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

    2018年,国内第二款自膨式经导管肺动脉瓣膜,窄腰型设计,首先在武汉协和完成,正在进行上市前临床试验。

    2022年国产瓣膜首登欧洲市场|VenusP-ValveTM获欧盟CE MDR认证上市。

    四、经导管三尖瓣反流治疗

    2018年Lux-Valve人工瓣膜26mm,28mm,人工瓣裙边与瓣叶紧贴、粘连,人工瓣固定前瓣叶2个夹持钳、室间隔固定装置,心房盘片柔软自适应贴靠瓣叶及环侧。

    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率先完成K-clip。

    总结

    中国瓣膜介入治疗起步晚,但崛起迅速。十二年来,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众多医院和企业做出重要贡献。与其他亚专科不同的是,国产化器械引领了技术发展,成为了主流。国产器械越来越有创新性,在某些细分方向已弯道超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转自:医谱学术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60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开展MitraClip?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下一篇:对话 2021 微软学者:青年从不缺少描摹未来的潜力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