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5/30 9:41:13
高校办学,钱,总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在高校与地方共生共荣的紧密联系下,许多省市大刀阔斧,豪掷千金办大学,以盼本地高等教育向阳而生,不断壮大。
5月14日,由政府加公益基金出资100亿筹建的福耀科技大学(暂名)动工开建,意味着这所含着“金汤匙”诞生的新大学,正式落地福建;紧接着5月16日,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主题新闻发布会,明确将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资金由原来的每年5亿元增加到10亿元......
无论是筹建新大学,还是支持本地高校冲击一流,各地政府在高等教育上的资金投入频频加码,一股“砸钱”办大学的风潮正在盛行。
“烧钱”的新大学
高等教育历来是区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因此,在高等教育上加大“支出”,成为各省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许多省份积极筹建新大学,以弥补本地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短板,尤其是广东、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砸钱”毫不手软。
以经济实力“硬核”的广东为例,近年来该省建新大学的速度格外迅猛,尤其在资金投入方面出手阔绰。大湾区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的总投资均达到了100亿元,所有设施和学科都按照一流大学的顶尖水平配置;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海洋大学两所“小而精”的理工类大学,投入资金均有近50亿元;广州市政府也对广州交通大学投入基建资金62亿元以及交通科技创新平台资金30亿元,一掷千金,力求办好新大学。
“冲一流”的地方高校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提升现有高校核心竞争力,加快冲击一流的步伐,也成为地方政府频频“砸钱”的一大原因。高校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科学研究的背后,都离不开熊熊燃烧的经费。
近期,新疆、黑龙江、陕西、安徽、河南、广东等多个省份陆续宣布砸下重金,大力支持本地高校冲击一流。
围绕“起高峰”,打造“双航母”,河南省瞄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两所省内龙头高校,紧抓“双一流”契机,力争提质晋位。
为加快两所“双一流”高校的发展步伐,河南省政府将在“十四五”期间,投入郑州大学50亿元、河南大学25亿元的“双一流”建设引导资金。河南省砸下重金,以实际行动支持两校发展。在政策上,河南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提升高度教育质量,支持郑州大学与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加快向研究型大学迈进。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两所高校也是卯足了劲谋发展。
如郑州大学近年来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连续5年排名上升,成功跻身全国60强;2021年11月3日,以河南大学王家耀院士为第一完成人、秦奋教授为主要完成人的“智能化地图综合与多尺度级联更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助力河南大学实现了“三大奖”获奖类型的大满贯。2所大学的快速腾飞,是河南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崛起的重要体现。
地方掏出真金白银猛砸高等教育,足以见得其“不惜代价”办出好大学的决心和魄力。这些投入为高校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成为高校大步向前,迈向一流的底气。
疯狂“砸钱”背后,是求贤如渴
所谓“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然而,高等教育的欠缺已成为制约多个省市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地方疯狂“砸钱”的背后,本质上是对高层次人才与高水平大学的渴望。
高校与城市互融共生。“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省市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尤其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后,各省市的高等教育格局迎来新变化。
在全国各省份中,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最大赢家当属广东省,其“双一流”建设高校从首轮的5所增至8所,总量从全国31省份第八跃升至并列第四,但仍然与其多年蝉联第一的GDP无法相适配。同样地,还有作为经济高地之一的浙江,与紧邻的江苏、上海相比,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高等教育短板,因此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大学,成为这些地区打造高等教育强省与人才强省的必然。
我国的人口大省、高考大省河南,省内仅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明显紧缺。今年河南省紧抓“双一流”契机,大手笔谋发展,力争成为优质高教资源的聚集地。
此外,还有身处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的河北,仅有一所“远嫁在外”的“双一流”高校河北工业大学,资源分散,优势受限,成为河北高等教育实力难以整体提升的一大原因。因此加大财政投入建设特色高校与潜力高校,是河北高教振兴,实现“逆风翻盘”的有效途径。
高教崛起,“砸钱”只是第一步
在现代高等教育阶段,充足的办学资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发展进程,甚至能够帮助高校实现跳跃式前进。但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达到由“量”到“质”的转变,仍需要日积月累的办学经验来做沉淀,才能实现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
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高校的内外质量建设同等重要,而“砸钱”,只是第一步。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才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主题。政府砸了钱,高校如何支配这些资金,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做到钱尽其用,报以“高质量”的反馈,应该是地方与高校共同思考的问题。
地方“砸钱”,可以为大学“弯道超车”提供物质保证;大手笔投入办学的高校,同样承载着地方高等教育崛起的希望。高校有了资金加持,更需要扎扎实实修炼内功,将每一笔钱花在刀刃上,稳步前进,实现突破。未来才能以更高水平反哺地方经济,促进整个社会发展。
[1] 刘虹.云南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2):135-141
[2] 这个省,一口气筹建15所新大学!
https://mp.weixin.qq.com/s/EVx9594rF6XPzIbsrG_XAQ
[3] 第二轮“双一流”新变化,谁是“高教强省”?
https://mp.weixin.qq.com/s/jo93JaGUEp6QokkOqEuqFw
[4] 这一地,“双一流”建设支持资金翻倍!
https://mp.weixin.qq.com/s/0Fiz7Ra1R_wSbAwAqQCqlw
[5] 4.88亿!西部“双一流”获大力支持
https://mp.weixin.qq.com/s/bgl3xg40mOS-oy4lihB8wA
文章来源: 软科
转自:墨香学术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