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学术分享 | 朱政斌教授:自杀左室的特点与处理策略

    阅读: 2022/5/31 9:01:35

    导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朱政斌教授以“自杀左室的特点与处理策略”为题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1、什么是“自杀左室”

    “自杀左室”是一种临床现象,目前并无公认的定义。任何解除主动脉瓣狭窄后,因自身解剖或功能因素,导致流出道梗阻或左室泵血量不足,引起继发性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情况,可能都是“自杀左室”的一种。危险因素包括,但可能不限于(经验性提示)∶术前左室流出道中段或未段梗阻表现,包括△p>20mmHg, △V>2.0m/s ;术前左心室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厚度>15mm ;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0mm ;术前左心室每搏输出量<60ml;“SAM”征。

    2、如何预防和处理

    预防策略(经验性提示)∶围手术期充分补液,一般>2500ml;禁用任何正性肌力药物,术中升压首选去甲肾上腺素;控制心率,改善心室舒张药物。处理策略(个体化评估):大部分代偿性肥厚,度过围手术期可一定程度恢复,无需特殊干预;对于TAVR术后流出道梗阻高风险者,应考虑SAVR+部分室间隔切除;部分解剖结构合适者(流出道末段梗阻),可适当放深自膨胀瓣膜(封流出道);术后确认无法完全纠正的流出道梗阻,可考虑室间隔消融术。

    转自:医谱学术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660)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直播】【南高师-格物云讲堂】北大刘开辉教授:米级二维单晶的原子制造及应用

    下一篇:铸星计划 | 特别科研主题“分子科学与人工智能”邀你共同探索!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