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2018-2023高考真题探究文学类文本阅读习题关联教材命题规律

    阅读: 2023/7/3 16:08:27

    2018-2023高考真题探究文学类文本阅读习题关联教材命题规律

    编者:关联教材是高考命题热点,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如何关联教材,需要我们研究6年高考真题来总结。

    命题规律一客观题关联教材

    (1)主旨关联

    (2020全国I卷)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

    对策:注意课内外主旨相似比较。

    (2)人物形象比较

    (2023全国乙卷)德贵与《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相似之处,德贵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老人的永不言败,都是他们坚韧执着性格的体现。

    对策:注意课内外人物形象比较。

    (3)自然环境情感比较

    (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对策:注意环境描写对情感作用的异同比较。

    (4)社会环境作用比较

    (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

    对策:注意课内外社会环境作用比较。

    命题规律二主观题关联教材

    (1)迁移课文艺术手法

    如《拿来主义》《装在套子里的人》幽默手法迁移

    (20118全国Ⅱ卷)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

    对策:坚持课外阅读,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问题。

    (2)迁移教材文本特征

    如:报告文学与小说的文本特特课内学过,需要迁移到课外。

    (2022全国甲卷)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答案(1)文本一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展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文本二叙事情节简约。(2)文本一重在艺术性,有动作、语言、神态、细节等描写,还有环境的烘托;文本二讲究真实性,没有环境方面的烘托渲染。(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

    对策:把握教材文本特征,比较不同文本的异同。

    声明: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原创

    转自:“高中语文与考试”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4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2024高考备考:6月热点写作素材速递

    下一篇:期末复习最容易掉的“坑”和高效复习方法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