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3/7/10 17:07:46
类别:非营利组织
导言
语言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并在人类社会之间创造了自然障碍。非英语的非营利和慈善(NPO)研究几乎没有被描绘出来,阻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全球化。非营利组织了解潜在捐助者对政府资助的非营利组织的反应很重要。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马季Ji MA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这项研究(1)描述了英语与中文学术期刊在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方面的共同主题,(2)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为什么中文期刊文章会引用英语学术期刊文章的原因:学术原理、研究新颖性、研究相关性、社会网络和声誉。一般来说,中国学者倾向于引用价值中立、无破坏性和本土化的英文文章。论文发表在NPO类顶级期刊NVSQ上面。
(文献来源:Ma , J. (2023). NEUTRAL, NON-DISRUPTIVE, AND NATIVE: WHY DO CHINESE NONPROFIT SCHOLARS CITE ENGLISH ARTICLE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forthcoming: 1–37. DOI:)
研究问题
社会科学渴望提供对人类社会的共同理解,但学术并不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容易跨越语言边界。语言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和道德社区,但它们可能会阻碍思想的分享。英语作为一种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国际语言的地位已经有了很好的记录,并且英语被学术界广泛使用(Tardy,2004)。然而,英语在学术界的主导地位会转移其他非英语国家和研究人员的注意力(Fergson,2011;戈麦斯等,2022;萨拉格-迈耶,2008)。社会科学家直到最近才开始应对这些挑战,这部分要归功于开放科学和计算语言学的进步。例如,Linkov等(2021)创建了一个语言多样性指数,鼓励引用不太广泛使用的语言引用文章。中国和韩国的学者研究了以各自语言出版的学者如何使用西方文学(Gong et al.,2019;Shin等,2021)。
在非营利性和慈善研究(NPS)中,学术团体在全球传播,但极其不均匀。史密斯(2013,pp.641-643)估计,数十个国家和国际学术协会对这一研究领域做出了贡献,但大多数是在少数发达国家。在排名前三的国家中,美国和英国分别占19%;法国占8%。该领域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研究的地理集中度更引人注目——超过60%的论文是美国作者,其次是加拿大(5%)和英国(4%),这些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Ma & Konrath,2018,p.1146)。在过去几年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但零星的实现非营利部门研究和教育全球化的努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为什么用一种语言写的NPS文章会被用另一种语言写的文献引用来填补这一研究领域。具体来说,主要关注英汉语言社区之间的知识互动。
跨语言社区的知识使用
为什么一种语言社区产生的知识被另一种语言社区引用?学者们提出了两个主要的视角来研探究原因:(1)实质性的视角,强调学术和领域知识的理论基础,(2)元科学的视角,关注书目模式,如作者声誉和合著者网络的结构(博恩曼和丹尼尔,2008;波恩曼,2018,2019;Tahamtan等,2016)。从每个角度来看,现有的研究都提出了主要的促成因素。
(1)实质性的观点:学术上的基本原理。学者们主要通过两个认识论的视角来探索不同社会中的非营利组织和慈善事业的活动:一个实证主义者的观点,证明和合理化功能与效用,以及一个解释主义的观点,将非营利组织和慈善事业置于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中。根据认识论的立场,学者们可能会关注非营利部门在社会中的工具性或表达性作用(Frumkin,2002,pp.22–23)。工具性原理采用实证主义的世界观,将非营利组织和慈善事业视为在社会中完成重要任务的手段,它探讨了相关主题的客观特征;表达性的理论基础采取了一种解释主义的立场,将非营利组织和慈善事业视为表现出居住在一个道德社区中的精神价值观、承诺或社会规范。表达性原理拒绝普遍性概念,强调本土化观点和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元科学视角:书目模式。一篇文章除了知识贡献和质量(也很难定义)之外,还会被学者引用。这些原因可能取决于期刊本身。例如,发表在著名期刊上的文章更容易被引用(范达伦和亨肯斯出版社,2005)。他们也可以依赖机构。例如,由较高级大学的学者所写的文章更容易受到关注。书目选择通常独立于领域知识和实质性研究领域,可分为四个主要研究类别:研究的新颖性、声誉、研究的相关性和学术网络(博恩曼&丹尼尔,2008;塔哈姆坦&博恩曼,2018,2019;Tahamtan等,2016)。
研究方法
有五种类型的知识生产研究。(1)知识社会学研究注重社会过程和机制。(2)元科学研究主要考虑文献计量学模式。(3)文献综述和(4)元分析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和建立对一个特定研究主题的现有研究结果的共识。(5)学科发展研究侧重于一个研究领域的智力成熟。不同类型的研究往往共享相同的研究方法。然而,前两种类型通常打算揭示知识生产中的共同模式,并且独立于领域的专业知识,而后三种类型则与实质性的研究领域有关。
本研究采用学科发展的方法,以促进我们对这一领域在不同语言社区发展的理解。它建立在来自现有研究或根据现有研究的策划数据集的基础上(Ma,2022;Ma等,2021;史密斯,2013;沃克和安德森,2020)。它还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应用了先进和新颖的计算方法,如网络分析和多语言主题建模。
变量的测量
本研究的一个分析单元是中文论文中引用的一篇英文期刊文章,分析观察包括一篇英文文章的各种测量(文章的引文计数及其与中文文章的接近程度等)。
变量的操作化
其中一些变量的操作需要两个重要的工具。(1)文档主题相似矩阵(DTSM)衡量相同或不同语言的文章或主题之间的距离,用于衡量英语文章的学术原理((2)工具)及其(3)与中国研究课题的主题相关性。合著者网络绘制了在不同学术团体作者之间的关系,并被用来衡量一篇英文文章与中国学术团体的社会亲近程度((4)ZH接近度)和这篇文章的学术性(5)嵌入度。
研究结果
总体发表和引文发展趋势
(1)出版趋势:中国NPS文章及其被引用的英文参考文献
关于非营利组织和慈善事业的中文文章及其被引用的英文文章的数量显示,中国文章的出版年份为1998年至2018年(包括两端)。最早引用的英文文献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大部分英文文章发表在2000年左右(Mean = 2003,Std = 8.9)。
(2)被引用的英文文献的年龄
在科学计量学中,引用文献的年龄通常用来衡量研究前沿(即引用文章)和知识库(即引用文献)之间的差距。引用英文文献的中文文章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图3柱状图),但被引用的英文文章的平均年龄始终保持在11年左右(图3紫色线)。被引用英文文献的年龄可能表明,中国NPS学者在被引文方面落后于英文研究前沿约11年。
图3:按出版年份引用英文文献的中文文章数量,及被引用文献的平均年龄。
根据这些观察,可以得出结论:首先,英文和中文的NPS学术团体使用英语知识库和研究前沿之间的滞后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大约在11年左右;其次,与英文参考文献相比,NPS的中文文章倾向于引用较新的中文参考文献。这可能是因为当代中国的社会科学和学术出版实践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才经历了快速的发展(Zhou et al.,2009,p.595)。
(3)引文趋势:英文参考文献的主要主题
对中国学者的引用模式提出了一些结论。首先,企业慈善事业是他们经常引用的工具性文章中的主要主题。第二,在所引用的表达性文献中,专门关注中国的领域研究占主导地位。第三,在核心期刊上被引用最多的文章中,工具性文献占上风,这些参考文献中最流行的主题是关于部门间关系——特别是政府-非营利性关系。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了中国NPS学者引用行为的两种模式:(1)中国学者倾向于引用价值中性的知识,(2)当他们确实引用了表达性知识时,被引用的知识往往与中国本土语境更相关。
英文文章作为中国学术的知识库
中国学术的英语知识库:逐题关系
针对不同的中文NPS主题的确切的英语知识库是什么?被引用的英文文章与被引用的中文文章之间的主题关系图揭示了未来研究的许多有前途的方向。中国最大的研究课题是慈善捐赠,其文献主要来自crm意图广告(285)、董事会执行董事(234)、企业家企业风险投资(198)和志愿者动机满意度(173)。这表明,中国对慈善捐赠的研究主要是面向治理和企业慈善事业的。另一个话题,政治文明,是中国语境中特有的术语。这些回归结果证实了中国NPS学者早期引用行为的三种模式:他们倾向于引用价值中立的、无破坏性的和本土化的英文文章。
讨论与结论
中国学者不断在其出版物中加入外语文献,英语占96%(Gong et al.,2019,p. 1457)。在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机构的研究中,每篇中文文章平均引用了0.8篇英文参考文献。这些被引用的英文文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英文文献比其他文献更受中国学者的欢迎?本研究回答了这些问题,并通过探索使用不同语言的学术界之间的知识共享,参与了全球化非营利性研究的努力。
3-N原则:价值中立的、无中断的、本土化的
本研究发现,中国NPS文献中引用的英文文章:(1)主要关注非营利组织和慈善事业的工具性功能,而不是将它们视为表达价值观、承诺和社会规范的重要工具;(2)倾向于发展而不是破坏现有的研究范式;(3)与中国的研究课题相关,作者有中国学术联系。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了三种引用行为模式:中国NPS学者倾向于引用(1)价值中性和(2)对现有研究范式的非破坏性的英文文章,(3)倾向于使用与中国研究界相关的本土化观点。
在这三个原则中,采用本土化观点和保持价值中立是最重要的。一篇文章被引用主要是因为它与中国的研究主题相关。
转自:“治理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下一篇:消解与反拨:国际传播采访框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