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Nature communications:靶向HIV-1和T细胞的三特异性抗体激活并消除HIVSHIV感染中的潜伏感染细胞

    阅读: 2023/7/11 10:31:03

    原文题目:Trispecific antibody targeting HIV-1 and T cells activates and eliminates latently-infected cells in HIV/SHIV infections

    通讯作者:Richard A. Koup

    隶属单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

    DOI: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265-z

    抗艾滋病毒/艾滋病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已被证明在减少艾滋病毒病毒血症、阻止疾病传播和延缓疾病进展方面非常有效。然而,即使有如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治愈艾滋病毒感染仍然难以捉摸。根本问题与HIV的生命周期有关,其中存在一个潜伏阶段,其中具有整合复制能力的前病毒仍处于休眠状态,无法通过cART治疗根除,但可在刺激时重新激活。在体内消除HIV感染细胞可能需要三步过程。首先,潜伏的HIV前病毒必须在T细胞中被激活。第二步是消除那些产生HIV的活化细胞(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靶向),第三步是用cART阻断新的感染。目前的治疗工作采用“休克和杀死”策略,旨在使用潜伏逆转剂(LRAs)清除HIV潜伏库,以诱导病毒再激活,从而识别免疫细胞并清除潜伏感染的细胞,但它们不会直接刺激对潜伏感染细胞的杀伤。

    研究人员之前描述了一种双特异性抗体,该抗体将HIV Env的识别与通过抗CD3激活的T细胞相结合,作为促进CD8 T细胞介导的组成型和潜伏感染细胞裂解的一种手段。然而,最佳的 T 细胞活化和效应功能既需要通过抗原呈递细胞 (APC) 上的肽负载 MHC 和 T 细胞上的 T 细胞受体 (TCR) 复合物相互作用提供的主要信号,也需要通过 CD80/CD86 在 APC 上的相互作用和 CD28 在 T 细胞上的相互作用提供的共刺激信号。如果没有这第二个信号,激动性CD3信号传导会导致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先前的研究还表明,有丝分裂抗CD3可以模拟MHC / TCR相互作用,激动抗CD28可以通过CD80 / CD86 / CD28途径促进信号传导和提高生存率。

    人体研究中的大量证据表明,当抗CD3抗体与抗CD28抗体一起使用时,会导致细胞毒性T细胞和HIV感染的CD4 T细胞潜伏库的活化。同样,使用最近开发的三特异性抗体αCD38 / αCD3-αCD28进行骨髓瘤治疗的有希望的临床前数据证实,抗CD3和抗CD28的组合可以增强T细胞活化和肿瘤靶向。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三特异性抗体平台是否可用于设计用于根除HIV的改进疗法。具体来说,研究人员探讨了靶向三个独立靶标的单个分子:(1)通过N4靶向HIV细胞的HIV包膜的CD4结合位点(CD6bs),(2)用于T细胞活化/募集的抗CD3,以及(3)抗CD28为更好的T细胞活化/存活提供共刺激信号,是否可以重新激活病毒并促进潜伏感染细胞的裂解。

    最近的休克和杀伤策略已经提出并测试了LRA与其他一个或多个“杀伤”分子的使用,例如双亲和力再靶向(DART)蛋白。或广义中和抗体 (bnAb)。尽管这些研究中的SHIV模型和储层大小存在差异,但ADA对“杀伤”分子的反应似乎是限制这些方法有效性的主要障碍。此外,在这些研究中,ART病毒再激活不容易检测到,这使得难以评估观察到(或未观察到)的抗病毒活性是否是由于“杀伤”分子。虽然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但研究人员建议临床前研究显示可以减少针对人类抗体(如B细胞耗竭)的ADA。用于评估基于人类抗体的策略对SHIV感染动物的治疗效果。

    总之,研究人员的数据提供了一个概念验证,证明三特异性抗体N6 / αCD3-αCD28可以安全成功地用作单一药物,以重新激活和消除体外长期ART抑制的潜伏感染细胞。研究人员预计,在适当的动物模型中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前测试后,未来评估ART抑制HIV个体中的三特异性N6 / αCD3-αCD28或类似三特异性抗体的研究,其中ADA的发展不会成为问题,将允许更好地评估其安全性,包括潜在的非特异性激活T细胞和抗病毒功效。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265-z

    转自:“生物医学科研之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2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峻峰课题组2023年7月招聘博士后启事

    下一篇:Nature communications:HIV-1衣壳核心是一种机会性核输入受体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