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西南财大经济学院师生在《经济研究》发表论文

    阅读: 2023/7/11 10:48:55

    西南财大经济学院《经济研究》+1!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邹红教授合作论文《最低工资、成本价格传递与家庭真实福利效应》在《经济研究》2023年第6期上发表,合作者包括我院2018级光华博士创新项目学生肖翰、2019级博士生(硕博连读项目)熊倩倩,以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宋泽副教授,这是西南财大经济学院博士生培养工作的又一新突破。

    内容简介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提升低收入人群增收能力和福利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2019年中国家庭年收入10万元及以下人群占全国人口近65%,其中城镇居民工资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约为2/3。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低收入家庭面临更高的收入下降、失业冲击和福利损失风险,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速远低于中高收入家庭。最低工资标准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制度,最低工资制度的截尾机制和溢出机制释放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然而仅从收入的角度分析最低工资的福利效应,会忽略流通环节的成本—价格传递性,进而高估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带来的真实福利效果。

    本文构建了最低工资的成本价格传递理论模型,度量了最低工资成本价格传递导致的消费效用损失,刻画了最低工资—企业成本—消费品价格—家庭净福利的传递过程。本文使用城镇住户调查、全国消费品超市零售价格数据、中国工业企业调查、全国区县层面最低工资等数据库,通过实证估计和理论模型估算发现企业的价格转移行为是引起家庭消费效用损失的主要原因,最低工资上调导致企业平均工资水平上升和劳动力成本增加,食品和鞋服纺织品是最低工资成本的主要转移对象,随着劳动要素占比逐年下降和最低工资执行力度的提升,最低工资成本价格传递弹性先下降后保持平稳。

    最低工资上涨还显著提高了家庭生活总成本和各类消费品的生活成本。最低工资上涨10%,总生活成本上涨2.47%—6.76%,经济生活成本约上升122—334元/季度。测算包含收入补偿和效用损失的净福利变化发现,最低工资上涨重点提升了低收入家庭的净福利收益。最低工资提升10%,最低收入20%家庭将平均获益658元/季度,中间60%收入家庭将平均获益469—556元/季度,并且降低社会不平等程度约3.73%。但需要注意的是,最低工资调整幅度不宜过大,当调整幅度位于5%—10%区间时,最低工资对社会不平等的边际改善程度最高。并且政府同时配套提升3%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根据总消费额精准发放1%-2%消费补贴,可以熨平社会必需品生活成本的上涨,实现全体居民消费福利水平的最大化。

    《经济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

    本文的主要贡献为:第一,本文根据消费结构和价格因素构建了生活成本指标,度量既定消费效用下家庭生活成本的变化,通过市场出清刻画最低工资成本价格传递导致的消费效用损失,从而避免高估最低工资的消费福利效用。第二,本文重点从家庭端讨论最低工资成本价格传递的影响,估算成本价格传递渠道的解释力度。本文发现最低工资通过成本价格传递机制,不仅影响以往文献关注的低收入家庭和低技能劳动者,而且在消费价格作用下影响所有收入水平家庭,这丰富了现有最低工资价格效应相关研究。第三,本文从收入补偿和额外消费支出两个方面共同分析最低工资对城镇家庭净福利的影响,从绝对和相对水平分解测度净福利变化,精准定位最低工资成本的承担群体。

    作者简介

    01

    邹红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长期从事消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等领域研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高层次人才计划、西南财经大学“光华英才工程青年杰出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领衔西南财经大学两大校级创新团队,被经济学家人物推选为中国女经济学家群体成员之一。近年来,在《经济研究(3篇)》《经济学(季刊)》《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Social Science & Medicine》《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Health Systems & Reform》《China & World Econom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科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亚洲开发银行(ADB)国际项目子课题1项以及其他课题40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重点项目5项;出版专著3部;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科研奖项10余项;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财经报》《四川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0余篇。兼任(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级人才项目等通讯评审专家。研究要报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四川省政府采纳。

    02

    肖翰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8级光华博士创新项目学生,本科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财经科学》《Growth and Change》等期刊。多次获得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励。

    03

    宋泽(通讯作者)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居民消费、社会保险,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人口科学》、China & World Economy、Economic Modelling等中英文重点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4

    熊倩倩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9级博士生(硕博连读项目)。研究方向为消费经济学、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人口与经济》等期刊,参与两个国家级及一个省部级课题项目。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转自:“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72)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上海交通大学的医学与复旦大学相比,如今还有多少差距?

    下一篇: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23年年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