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社科评 | 也谈什么叫有意思的研究?

    阅读: 2023/7/13 15:19:17

    也谈什么叫有意思的研究?

    哈佛大学政府系王裕华教授指出,什么叫有意思的研究?见仁见智。

    当前学界对正确的重视太单一,我们要开始重视“有意思”这一维度。

    由此,提出了学术写作的“白居易原则”和“甲壳虫原则”。

    第一,白居易原则衍生自白居易写诗过程中“老妪能解”的自我要求,也即通俗易懂、直白直接,这是学术研究与写作的原则之一;

    第二,甲壳虫原则,即甲壳虫乐队在创作过程中不刻意记录,而是几经反复,吟唱顺口且深刻后,实现口耳相传,推动作品流行,这对于选题环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抛开功力差异、学科边界、发表渠道不谈,上述两个原则对于做出有意思的研究颇具指导意义,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也展现出作者“有意思”的一面。

    读完有如下感悟:

    第一,僧多粥少与学术内卷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术低水平重复的重要原因,也即有意思的研究少,无病呻吟者多。

    第二,发表渠道阻碍导致中国人文社科学术界必须得进行包装,青年学者“动辄创新”“动辄有意思”,在发表环节可能会受到学术权威的压制。

    第三,有意思的研究应该是高质量的研究,有意思不应是“生造概念”“术语泡沫”“故弄玄虚”,而是大道至简,阐明事务规律,道明因果机制。

    第四,包容的学术生态,良好的学术环境,是“有意思的研究”得以生成的重要基础,离开此种基础的支撑,很难“有意思”。

    第五,中国学术人口基数大,可研究的有意思的问题多,但是量产“有意思的研究”可能性较小。随着中国自主性学术话语建构的推进,“有意思的研究”在数量上或可增多。

    第六,学术的有意思是建立在学者“求生”、规律“求真”、理想“求善”的基础上展开的,基于实事求是、公成天下的求真、求善,才能真正做出有意思的研究。

    学术是日积月累之事,青年理应追求做有意思的研究,但前提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写作功夫深厚。否则,或有东施效颦、走火入魔之危险!说清楚原委、讲明白道理是学术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

    转自:“社科学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42)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陈周旺|“政治学原理”教学方法刍议

    下一篇:会议纪要 | 人大-复旦“现代化与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研讨会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