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术会议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会议回顾——2023“当代科幻文学新探索”高端学术论坛

    阅读: 2023/8/7 14:04:45

    2023“未来城市、智能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科幻文学新探索”高端学术论坛回顾

    2023年6月23-25日,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深圳大学共同主办,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深圳大学社科部、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深圳大学身体美学研究所、深圳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联合承办, Neohelicon编辑部协办的“未来城市、智能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科幻文学新探索”高端学术论坛在深圳举行。近百位专家学者与科幻作家齐聚这场放眼未来的学术论坛。

    与会嘉宾学者合影

    本次学术论坛聚焦“未来城市、智能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认识科幻带给城市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洞察文明新形态,理解科技新观念,警惕全球生态与气候变化,拥抱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以历史的、全球的与全人类的视角审视科技人文新发展,全面探索科幻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叶舒宪教授、欧洲科学院、拉美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教授、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沈金浩教授、Neohelicon主编Prof. Peter Hajdu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张晓红教授、沈金浩教授发言

    本次学术论坛共设有10个主旨演讲,1场《当代科幻作家访谈录》新书发布会,1场“科幻与城市”科幻作家圆桌论坛,9场分组讨论。与会专家聚焦神话、城市与科幻理论、科幻文学与生态、气候研究、科幻文学与世界文学等相关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欧洲科学院、拉美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

    欧洲科学院、拉美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教授指出,科幻文学是一种世界文学文类,有超越民族界限的想象,以科学与文学联姻所显示出的力量推动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阅读科幻文学,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的想象世界。城市规划设计师、科幻作家顾宗培(顾适)从自己的双重身份谈及城市规划与科幻写作的关系与区别,指出“当下”提出了“未来”的愿景,“未来”则可以指导开展“当下”的行动。

    叶舒宪教授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基于中国比较文学原创性的文化文本理论和新文科方法论——四重证据法,聚焦熟知非真知的龙文化源流,揭示龙的元宇宙真相及其塑造华夏文明的精神动力作用。

    刘方喜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刘方喜教授指出超级智能机器人代替乃至毁灭人类物种的科幻叙事只是一种虚构的“美学假象”,科幻文艺不应把过多的想象力浪费在对超级机器人的想象上。斯坦福大学王斑教授提出刘慈欣小说《赡养人类》与当今世界盛行的新自由主义与后人类思想存在同构。

    吴岩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吴岩教授则提出科幻未来主义的理念,并梳理蓝图未来主义、运演未来主义和体验未来主义的谱系流变。华东师范大学姜宇辉教授回到人类立场思考根本性的焦虑,即AI到底会不会毁灭人类,从哲学的角度对chatGPT和说谎的关系进行阐释。深圳大学江玉琴教授辨析了赛博格城市概念的发展脉络,提出赛博格城市的三大特性,提出数智文明与后人类城市展望。上海交通大学都岚岚教授提出城市的构想是未来世界建构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对现实中社会问题的有力回应。浙江财经大学熊亦冉教授从哲学可能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开启赛博都市空间性的可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

    本次会议中,《当代科幻作家访谈录》新书发布会顺利举行,王宁教授和吴岩教授为新书举行揭幕仪式。

    江玉琴教授在新书发布会上发言

    江玉琴主编介绍本书来源,郭艳娟编辑介绍成书过程,王宁教授表达对新书的赞誉,吴岩教授表达对本书的期待,采编代表欧宇龙分享了参与成书过程的收获。《当代科幻作家访谈录》收录了吴岩、韩松、王晋康、陈楸帆、宝树、程婧波、夏笳、王诺诺、阿缺、顾适、双翅目、刘洋、慕明十三位科幻作家的访谈,展示中国当代作家群之风采,让我们更深入理解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的发展路径与创作特性,也能为学界更深入直接地了解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及其代表性作家的所想和所作提供更为直接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中国当代科幻作家访谈录》新书发布会现场

    由吴岩教授和三丰教授主持的“科幻与城市”科幻作家圆桌论坛中,五位科幻作家从自己的创作经历出发,谈论他们对科幻与城市的关系的理解。科幻作家兼城市规划设计师顾适以《择城》为例,谈论她联系当下中国城市更新计划思考科幻中的城市结构,在科幻小说中勾勒对未来城市的想象和思考。

    “科幻与城市”科幻作家圆桌论坛

    深圳本土科幻作家王诺诺认为,城市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现代城市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关系,这些思考启发了她创作《全数据时代》和《浮生一日》。刘洋结合他刚出版的《井中之城》向我们阐释,科幻小说需要限制和规则,它们能够帮助进行推想,失去规则也就失去了想象的能力。双翅目追溯乌托邦创作的历史,提出科幻是一种都市的狂欢型怪诞,我们探索怪诞式乌托邦,而非理性、统一的乌托邦。

    “科幻与城市”科幻作家圆桌论坛

    吟光分享自己基于跨媒体创作理念所作的新书《港漂记忆拼图》,探索新形式下科幻对未来城市形态的想象得到了哪些更新,并提出在参与未来城市构建的过程中,科幻作家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理念和创意。

    “科幻与城市”科幻作家圆桌论坛

    与会学者们以科幻小说为基础,围绕神话、城市与科幻理论、科幻文学与生态、气候研究、科幻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主题,对未来城市、智能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幻研究进行了集中且卓有成效的对话。青年学者更是展现出对科幻研究的饱满热情,以全新理论和社会热点为研究焦点,对科幻文学展开新探索。对中国当代新锐作家的研究与讨论也在此次会议中得到深度挖掘,《中国当代科幻作家访谈录》的出版更是为建设中国科幻研究良好生态添砖加瓦。

    王晓华教授总结发言,认为从总体上看本次论坛具有如下鲜明特色:

    其一,展示了理论回归总体实践的努力,演绎了学术介入创作乃至社会变革的可能性。与人文学者唱独角戏的大多数学术会议不同,本次会议的发言者还有从事科技研究的院士,以及擅长创作的科幻作家,形成了学术、科技、创作的三重奏。由于不同领域的相互激发,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命题,显现了人文理论的巨大阐释力。正如科幻文学先行于具体的科技进展一样,智能时代的人文学术也完全可以照亮现实。

    《中国当代科幻作家访谈录》新书发布会合影

    其二,通过探讨“未来城市、智能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宏大而又落地的主题,本次会议既呈现了兼收并蓄的世界视野,又展示了植根汉语文化的中国立场,表达了诸位学者、专家、研究生进行原创性建构的努力。由于将元宇宙等新兴概念与中国神话、道家理念、佛教哲学联系起来,本次会议形成了一个具有巨大张力的精神空间。通过探究智能时代的人类生存策略,与会者进行了多向度的话语实验,演绎了走向新型文明的可能性。

    其三,表现了中国科幻研究梯队的强大实力。发言的专家中既有王宁、叶舒宪、王斑等资深学者,又有刘方喜教授、吴岩教授、姜宇辉教授、都岚岚教授、江玉琴教授等中生代专家,更有熊亦冉、李泉、霍盛亚、朱鹏杰等青年才俊。尤其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参加研究生论坛的超新生代也华丽亮相,展示了自己介入人文研究的动姿和激情。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中国的科幻研究很可能在世界学术场域产生更大的影响。

    会议于2023年6月25日下午圆满结束。

    与会嘉宾学者合影

    来源:数字人文与科幻研究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73)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招生简章 | 河北大学202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剪纸与中国书法研培班

    下一篇:梁启超:中国政治思想中之三大特色与四大潮流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