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高瑞昌教授团队:食源性胶原蛋白肽的食用安全性、代谢和延缓皮肤衰老作用

    阅读: 2023/8/7 14:57:01

    食源性胶原蛋白肽的食用安全性、代谢过程和延缓皮肤衰老作用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高瑞昌教授课题组

    2023年4月江苏大学高瑞昌教授团队在国际TOP期刊Current Opinion in Food Science(IF 9.80)发表题为“Food-derived collagen peptides: Safety, metabolism, and anti-skin-aging effects” 的综述文章。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王林为第一作者,高瑞昌教授和北京工商大学郑福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综述背景

    食源性胶原蛋白肽(Food-derived collagen peptides, CPs)在延缓皮肤衰老中已有较长的研究和应用历史,但其功效一直备受质疑和争议,现在仍是食品工业和大健康产业的一大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CPs的食用安全性、代谢过程和延缓皮肤衰老作用,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以期为其科学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综述内容

    CPs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但仍需警惕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以及过量食用的毒副作用。CPs经人体胃肠消化、小肠粘膜吸收和肝脏首过代谢后进入外周血循环,其中已鉴定出25种含有羟脯氨酸的多肽。该多肽可以靶向累积于皮肤组织,通过缓解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行为和维持胞外基质稳态等方式促进皮肤健康,延缓皮肤衰老进程。然而,CPs的适宜摄入量、功效评价方法、阴性实验结果、生物活性物质基础、信号通路及效应分子、食品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仍需进一步探究。在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的背景下,CPs可望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延缓皮肤衰老功能因子,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助力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

    图1 食源性胶原蛋白肽的来源、制备和代谢过程

    图1 食源性胶原蛋白肽的来源、制备和代谢过程

    资助信息: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6-01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2324)、江苏省和镇江市重点研发计划(BE2022357、NY2021003)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FQS-202109)的支持。

    检索网址:

    https://doi.org/10.1016/j.cofs.2023.101012

    作者简介

    高瑞昌 博士/教授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高瑞昌,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现代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成员、岗位科学家,江苏省“333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大学“青年教师骨干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科技副总,江苏大学食品生物工程与智能装备方向带头人。研究领域主要为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在水产品风味化学、蛋白质化学与营养、生物加工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重点、面上基金等各类项目20余项。在《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Food Hydrocolloids》、《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Food & Function》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60多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120多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主编高等学校通用规划教材《食品化学》1部,参编通用教材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8件,申请PCT专利5件,授权美国、日本专利各1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奖励5项。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Food Bio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未来食品科学》、《肉类研究》编委和《食品科学》青年编委。

    王林 博士/副教授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王林,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省双创博士,江苏省科技副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柔性人才,连云港市花果山英才,镇江市金山人才,镇江新区圌山英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政策引导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镇江市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和江苏省博士后基金等项目12项;发表SCI/EI论文25篇(高被引论文1篇,期刊封面论文1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件,荣获科研奖励3项。

    转自:“未来食品科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12)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高瑞昌教授团队:基于多组学的中国传统虾酱发酵过程中的风味形成机制研究

    下一篇:NATURE对话单杨院士:揭开柑橘类水果营养的科学面纱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