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6/20 15:38:59
在双减和中考分流的双重夹击下,中小学生的家长开始犯了愁,压力的来源是升学,家长都不希望孩子以后去上职校,但没了补课班,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也是无能为力。以前最受重视的是高考,现在中考的地位也不亚于高考了,在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时,很多家长呼吁应该取消中考,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等到高考的时候再进行分流。
但是这个愿望是无法实现的,高中的规模容纳不了那么多学生,教师资源也不够,而且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读高中,上了高中依旧考不上大学,反而浪费了时间。
有家长有提议,应该调整中小学的学制,缩短小学,延长初中,把学制改为“5+4”,这样更有利于升学,这样更改真的对学生好吗?
中小学要实行“5+4”学制? 全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都是实行的“6+3”学制,已经实行了几十年,以前很少有家长对此产生质疑,但是在中考的升学难度提升之后,部分家长认为学制也应当调整。小学的学习难度较低,减少一年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初中的学习难度较高,延长一年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备考中考,给学生成长的时间,更有利于筛选人才,如果还是没考上普高也认了。 当家长的声音越来越多,教育部对此作出了回应,明确表示现阶段无法推行“5+4”学制,对传言进行了辟谣,中小学依旧会保持“6+3”学制不变。 虽然部分家长没能如愿,但是明确的回应也让家长得到了结果,免去了很多担忧和猜想,家长也是松了一口气。 职业教育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上职高不等于没前途 非常能理解家长对职高技校的抵触,无外乎就是因为职校办学和管理水平堪忧,担心孩子上了职校就被带坏,学不到真本事,再加上职校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堪忧,收入、社会地位低。 初中生的家长从理想的角度肯定希望自家孩子能上高中、考大学、成为行业精英,但人总要直面现实的。现实就是中考普职分流已成定局,总有学生上不了高中,与其去焦虑和抱怨,不如想想怎么选才能将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当下最重要的是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校的办学水平,提升职校生的就业质量,而这也正是教育部门在做的事情。新教育法中提出普职教育要协调发展,职高和普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知识办学类型不同,并明确职校生也可以考大学,可以考本科,未来职校在办学上也会增加文化课教学的比重。除此之外,北京市率先将高职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职校生同样可以和本科生竞争公务员工作,只要学生足够努力,所以上职校不等于没前途。 中小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升学压力? 在还来得及的情况之下,家长和学生都不能放弃,还是要争取上普通高中的机会,真正努力过了即使结果不如意也不会遗憾了。家长的很多焦虑情绪都是源自于想要学生拥有一个好成绩,但是对于平时表现并没有十分突出的学生,该怎么办?尤其现在名校申请竞争越发激烈,成绩等硬性条件逐渐变为基本指标,已经有越来越多学生意识到高含金量背景提升项目,对于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性。 应如何提升学术背景、增强综合竞争力呢?哪些背景提升项目是最受招生官青睐的呢? 1.参加科技竞赛 教育部公布了36个中小学全国性科技竞赛名单,涉及到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选报课题,完成科研成果,参加合适的竞赛。 2. 科研论文项目 招生官特别青睐具有科研学术能力的人才,通过科研论文项目,学生不仅可以获得高级别论文发表机会,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及学术能力,并有机会获得高含金量推荐信,收获申请名校软实力背景的有力佐证,提升核心竞争力! 3. 名企/科研院所实习 在学生申请世界名校的过程中,在顶级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投行,四大会计所等)的实习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加分项。提前感受世界级科研机构/公司的魅力,学习系统化深刻的科学问题解决之道,并且在项目后可获得具有申请大学推荐效力的推荐信。 4. 导师推荐信 导师推荐信项目是冲刺名校、升学的必备加分项!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保质保量完成课程任务后,获得导师签发的一对一推荐信!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