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分享|科研、学术性PPT制作的精要

    阅读: 2023/8/11 16:10:19

    PPT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在研究工作中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汇报、毕业答辩等需要做PPT;课题负责人在项目立项、研究进展、结题答辩时需要做PPT,做PPT仿佛已成为日常科研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学术性PPT和其他类型的PPT不同,主要总结为以下3点:

    1、学术性PPT要有故事性。什么叫故事性?外行听着有趣、有意思,内行听着学术价值大,理论水平高、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逻辑不能混乱。整个PPT前后整体要有逻辑,要瞻前顾后,各部分之间有逻辑,各幻灯片之间有逻辑,先后顺序有逻辑,每张幻灯片中的内容先后也有逻辑。以开题报告PPT为例: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整个研究中前人和我分别做了什么?分别是怎么做的?做出来有哪些数据结果?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综合起来有什么结论?这个结论有哪些新的地方,哪些别人已有验证?

    3、要有自己的亮点和特点。有哪些出彩的地方,哪几个方面是新的?结果和发现是发展了学说或理论,还是新添了一个例证?用两句话说说自己研究的贡献在哪里?这对答辩型学术PPT很重要。

    PPT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张张幻灯片(“片子”),每张片子有着自己的标题,段落文字和图表等信息。要将这些零散的信息串起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有一根主线,PPT的总标题就是概括所有片子主题的主线。做清晰明了又有记忆点的学术型PPT,个人感觉主要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1、基本规范

    版面风格统一,排版齐整,图件紧凑。文字内容能一行不两行,主题内容能一页不两页。一张片子尽量讲述一个主题,每张片子有标题。内容过度自然,总结到位。以下是建议:字体:中文字体3种内,英文2种内。字号:标题40-48;内文18-36;过渡页:50-58色彩:4种以内为佳(不能太花)引用:要标注方向:尽量阶梯往上位置:通常以居中为上行距:不疏不密(1-2倍行距为佳)段落:视觉尽量集中,减少眼睛扫描次数(减少视觉疲劳)

    2、有记忆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图,这是一张从互联网下载来的示意图,这张图很好地表述了人的大脑在对于图文、图表和文字的记忆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听众的大脑对于图文的记忆所需的时间是最短的,而对于图表和文字的记忆时间需要一段时间。通常演讲者在放映PPT时,每张片子停留的时间都不会太长,考虑到这个因素,在做PPT时能用图文展示的尽量用图文,其次再考虑使用图表或者文字。于是也可得出一个结论:最好的记忆PPT的方式是图文并茂。

    3、有力度

    做学术型的PPT,需要有理有据地说服听众,表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作为支撑你的观点的论据或案例都需要注明出处,便于查证。做到证据和观点无可辩驳。

    给出论据时需注意:

    语义平行或递进

    例子列举“不过三"

    删繁就简(去脂、去枝)(副词等去掉,多用简语、箭头、图示表达)

    造概念来统合;观点再造与淬炼(如四化、五大攻略等)

    长篇大论变简约推理(或大标、小字,就像本文)

    透过图表能有效地呈现内容表格、图形和

    等展示项,这些都影响着听众的接受度。在片子放映过程中,这些展示项可使听众对展示内容的快速概览。这些直观内容可帮助作者简洁清晰地展示详细的研究结果和复杂的关系、模式和趋势;缩短文字的长度;及促进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如何做到图文并茂,加深听者的记忆?

    1)感性化:尽量多使用图、表、影音等多媒体表达的方式,能够让听众瞬间明白。

    2)结构化:将需要展示的复杂概念结构化、体系化,给出总体框架图。

    3)三只眼:每张片子尽量只给听众表达一个主题,将片子的题眼、段落的句眼和图文的图眼三个关键的地方凸显出来。注意做到关键点显眼,但不刺眼。

    4)概念化:将复杂的问题用一个简单的概念来表达,快速缩短理解的距离,使得听众更加易于理解。

    5)兴趣点:需要演讲者预先知道自己听众的对象是谁,从有针对性地制作关联点,展现出听众感兴趣的点,并在演讲过程中注意观察听众的反应,对感兴趣地方多讲些,讲透些。

    6)递进式。对举例的资料需要递进序列化,而不是简单的罗列。

    总的来说要做到:疏密结合、总分有致、行云流水、收放自如、高潮迭起。

    本文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火行ID:firegotech

    转自:“斐然智达SCI学术服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5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推荐SCI审稿人必知的几个要点

    下一篇:总结|SCI制图中快速对齐图片的三个小技巧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