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学术成果丨刘晓春:网络治理领域民事检察监督的重点与路径

    阅读: 2023/8/14 16:16:31

    网络治理领域

    民事检察监督的重点与路径

    作者简介:刘晓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文章来源:《人民检察》2023年第13期。

    01

    摘要

    网络治理中的民事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在民商事司法实践领域积极参与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履职内容。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为新时代网络民事检察监督指明了方向和思路。从理念和定位上,应当将案件监督与行业规范相结合,将后端监督与能动防范相结合,将精准监督与多元治理相结合。从程序和实体两大方面,检察机关可以从案件、规则、制度三个层面,展开网络治理中民事检察监督的路径探索,并有效识别和甄选网络治理领域的重点、典型领域展开法律监督。在机制建设上,民事检察监督应当建立与其他检察职能整合的机制、与法院长效沟通和协作的机制、与互联网行业沟通和共治的机制、与立法和治理体系建构的参与和反馈机制,将新时代网络法治中的民事检察监督工作推向新高度和新阶段。

    02

    关键词

    民事检察监督;网络治理;互联网司法;数字检察

    03

    目录

    一、网络空间治理秩序下民事检察监督的理念和定位

    二、网络治理中民事检察监督的路径展开

    1、案件层面

    2、规则层面

    3、制度层面

    三、网络治理中民事检察监督的重点领域识别

    1、从案件和纠纷数量上判断重点领域

    2、新技术新业态的司法审判和创新领域

    3、涉及网络治理基础范畴的领域

    4、法律适用标准存在不同统一、不协调的领域

    5、针对司法审判现有机制问题的治理参与

    四、网络治理中民事检察监督的综合机制构建

    1、民事检察监督和其他检察职能的整合机制

    2、民事检察监督领域的法院沟通协作机制

    3、民事检察监督中的互联网行业沟通和共治机制

    4、立法和治理体系建构的参与和反馈机制

    五、结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

    来源 | 公众号:人民检察杂志

    转自:“社科大科研处”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3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新时代科研范式变革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

    下一篇: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2023年一流研究生课程教材获5项立项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