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吕建:建议推进高校开源教育,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开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阅读: 2022/3/14 11:37:41

    近年来,我国开源创新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具备了在国际开源软件生态中自主发展的能力。开源创新成为国家重大发展策略。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 吕建 表示,在高校推进开源教育,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开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对我国培养适应产业需要软件人才、建立可持续发展开源生态、提升软件科技源头创新和软件技术供给能力、实现向创新链高端跃升具有重要意义。

    吕建建议,对接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计划”,探索我国开源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推动我国开源软件生态建设,提升软件人才与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第一,推动基于优秀国产开源成果的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计划制定,培养开源创新人才,支撑国产开源软件形成可持续发展生态。

    前沿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均以开源模式快速创新,高校相关课程体系要积极吸纳开源成果,推动基于开源的高校软件教育。一是鼓励高校和企业联合,围绕我国开源成果开发建设课程教材和实践能力教学体系,开设相应课程,通过必修课、学分制等推进课程普及。二是设计相应的激励政策和交流通道,鼓励企业开源人才进入高校课堂,建立良好的开源师资队伍。三是推动校企联合开展产业开源生态链实习,引导学生进入国产开源软件生态,为形成可持续生态培养后备力量。建议由教育部牵头,会同工信部等国家部委,以101计划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为基础,推动基于开源的教育落实到相应方案和规划中。

    第二,加强开源文化和开源技能教育,建立鼓励软件成果开源的评价机制和价值导向,推动高校产出更多原创性开源成果。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我国高校亟需加强面向开源的软件教育。一是在软件工程等相关课程内容设计上,主动融入开源文化、开源规律和开源模式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开源意识和开源技能。二是在高校学科建设评价机制方面,将成果开源情况纳入考核指标,鼓励高校师生积极参与开源社区贡献,鼓励高校形成原创性开源成果。建议由教育部牵头,会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推动面向开源的软件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以及教学科研评价机制设计。

    第三,以开源教育为抓手,打造新型产教融合平台,建立从高校开源学习、产业开源实践到开源创新创业的闭环,服务我国软件产业发展。

    开源教育应拓展到人才培养成长的各个阶段,需要相应平台和政策环境的支持。一是以各类教学服务平台为基础,以开源实践创新为抓手,打造涵盖学习实践和创新创业的云原生产教融合开源实践平台和开放共享学习创业社区;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融合平台为依托,联合高校、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建立起支持学生从开源实践到创新创业的机制和途径。建议由教育部联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协等共同设计行动方案。

    来源:中国教育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399)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孙歌:拿什么拯救学术腐败?

    下一篇:紧急提醒!一大批国基金申请书被退回!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