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Nature Plants】突破!北大王伟组/首师大周冕组合作揭示一条不依赖于NPR1转录调控的新型水杨酸信号通路

    阅读: 2023/9/6 11:42:59

    2023年8月28日,Nature Plants以两倍长文篇幅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伟和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冕团队合作的题为“Phenolic acid-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and translation inhibition mediate plant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酚酸通过应激颗粒和蛋白相变来抑制翻译从而调控种间竞争的新机制,同时也揭示了一条不依赖于NPR1转录调控的新型水杨酸信号通路。Nature Plants同期也刊登了对本研究的评述文章。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向环境释放一系列的代谢产物,从而引起植物间相互排斥或促进的现象,被称为植物化感作用1。早在2300多年前植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之初,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植物学之父”提奥弗拉斯特就观察到化感作用2。在化感植物分泌的代谢物质中,以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 为代表的酚酸物质以其抑制植物生长著称3。但是植物是如何感知结构多样的酚酸,从而介导物种之间的竞争是植物学领域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为了探究酚酸抑制植物生长的机理,作者首先发现酚酸可以促进poly(A)+ RNA和蛋白在植物根部聚集形成无膜包裹的细胞器—应激颗粒 (Stress Granules, SG),并且抑制植物根部的整体翻译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发现酚酸诱导形成SG和抑制翻译的途径并不依赖于传统经典的SA信号传导路径 (依赖NPR1的转录调控路径)。SG是由未翻译的m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凝聚物,在胁迫条件下,通过抑制细胞的翻译水平来协调细胞中的能量分配,从而提高细胞的胁迫耐受性4。因此作者提出酚酸主要是通过诱导SG的形成,从而抑制植物生长的翻译调控模型。

    为了进一步探索酚酸是如何被感应并调控SG的形成,作者对拟南芥中与人类RNA结合蛋白 TIA1 同源的RBP47B蛋白进行分析发现,RBP47B蛋白的液液相分离能力是驱动SG形成和响应酚酸的关键 (图1)。此外,体外相分离浊度实验及微量热泳动等实验,表明酚酸可以通过结合RBP47B蛋白,降低其液液相分离阈值,最终促进其液液相分离从而形成应激颗(图1)。

    图1酚酸促进RBP47B蛋白液-液相分离

    作者通过对拟南芥野生型和rbp47abcc’四重突变体中SG的组分进行质谱鉴定分析,发现SG招募大量的调控翻译元件,其中包括依赖RBP47家族蛋白的核糖体大小亚基。随后的共定位和荧光漂白恢复实验表明这些核糖体亚基进入SG后,会降低SG的流动性,从而导致这些核糖体被进一步隔离在SG中,从而抑制翻译。最后,针对rbp47abcc’四重突变体的表型实验证实了RBP47家族蛋白是响应酚酸抑制翻译和生长的关键信号因子。

    在该研究中,作者结合基于正交化学的非典型氨基酸标记技术以及ELISA检测,开发出了BONCATE技术可以实现对植物细胞的整体翻译效率进行实时定量分析 (图2)。相比于现有的SUnSET技术和多聚核糖体图谱方法,BONCATE技术具有细胞毒性小、通量高、特异性好、动态范围广等优势。

    图2 BONCATE检测植物体内翻译水平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揭示了酚酸通过RBP47B蛋白感知信号从而抑制种间生长的作用机理,提出了酚酸结合并促进RBP47B相变形成SG来抑制翻译和植物生长的模型(图3)。该研究一方面揭示了SA通过调控翻译抑制植物生长的新机制,另一方面为今后在植物蛋白相分离和SG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目前,除了具有化感作用的作物可以分泌酚酸,农作物秸秆在发酵后的代谢物质中也含有大量酚酸,因此该研究也将为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秸秆还田应用提供指导。

    图3 酚酸通过RBP47B蛋白感知信号从而抑制植物生长的模式图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王伟研究员和首都师范大学周冕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海外交流引进博士后谢周丽、博士后赵帅和李莹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海外交流引进博士后项目的资助。

    据悉,王伟研究员课题组现拟招收博士后1-2人。课题组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研究:1. 应激颗粒的形成机制、生物学功能和进化学意义;2. 作物生物钟与环境互作;3. 生物纳米传感器开发。更多课题组信息详见:https://bio.pku.edu.cn/homes/Index/news_cont_jl/17/801.html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3-01499-6

    参考文献

    1. Rice, E. L. Biological control of weeds and plant diseases: advances in applied allelopathy.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5).

    2. Culpeper, N. Culpeper's complete herbal & english physician. (Applewood Books, 2006).

    3. Li, J. Y. et al. Phenolic acids and terpenoids in the soils of different weed-suppressive circles of allelopathic rice. Arch Agron Soil Sci66, 266-278, doi:10.1080/03650340.2019.1610560 (2020).

    4. Protter, D. S. & Parker, R. Principles and Properties of Stress Granules. Trends in cell biology26, 668-679, doi:10.1016/j.tcb.2016.05.004 (2016).

    转自:“iPlants”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7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Trends in Plant Science】福建农林大学郭子龙课题组发表综述文章:植物uORF自然变异

    下一篇:【Science重磅】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免疫受体被成功鉴定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