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广元市实验小学2023年秋“核心素养在课堂”教研活动之王亚波老师风采

    阅读: 2024/1/4 10:09:00

    广元市实验小学

    2023年秋“核心素养在课堂”教研活动

    之王亚波老师风采

    初秋悄然至,教研意正浓。为进一步巩固我校营养课堂的成效,促进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023年9月21日下午,广元市实验小学数学学科组开展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核心素养在课堂”数学教研活动。此次活动是由王亚波老师、梁敏老师、母丹老师、胡波老师组成的团队给我们带来的综合实践课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2023/9/25

    01.

    上课篇

    在课上孩子们亲身经历了“画——剪——变”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中孩子们勇于猜想、大胆求证,不仅认识了莫比乌斯带,还发现了莫比乌斯带的神奇!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力量,拓展了数学视野!

    孩子们将长方形的纸条旋转180度做成了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经历思考、操作、比较,在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它的神奇与无穷的魅力。大胆猜想如果涂一涂或者在二分之一处的虚线剪一剪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然后同学们动手操作验证,见证奇迹的时刻到啦,原来这样一个小小的环,居然有这么多的神奇奥秘呢!

    华罗庚先生说过:“其实,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只要你们踏进了大门,就会随时随地发现数学上也有许许多多有趣味的东西。” 通过这堂实践课,学生走进了莫比乌斯带,更多的是感受数学的神奇,领略数学的美妙,体会了动手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相信“实践和探索的种子”已经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不久的将来,定会枝繁叶茂!

    磨课分享和大单元结构分析

    02.

    梁敏老师从课标、教材分析、目标设定、教学设计、学生学习、预设及生成等方面与老师们做磨课分享交流。

    她谈到王老师设计这节课最初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对比探究中认识“莫比乌斯圈”,并会制作“莫比乌斯圈”。让学生经历其出乎意料的变化过程,然后用“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方法,挖掘在不同裁剪方式中的数学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变幻莫测的无穷魅力,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关于默比乌斯带的知识,单纯从操作上来讲,学生肯定会在愉悦新奇,兴奋的情境中顺利接受的,但是如果专门学做各种各样奇异的纸圈,而不渗透这种神奇的道理来源,未免有上成手工操作课的嫌疑,而这种转换的道理对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显得有些困难,于是王老师决定以“动手做数学,做中学数学”的思路来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研讨,在研讨中进行分析,在分析中进行验证。

    母丹老师结合本堂课进行了大单元结构分析。发言中她谈到王老师今天执教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依附在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后的一节综合实实践课,也可以说是一节实验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研究“四色定理”时发现的。之所以把它作为一个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宽数学视野。

    03.

    评课篇

    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数学组首先分组议课,然后分别从“课堂表达”“教学设计与行为“”学生表现” 三方面进行分享。

    最后,数学教研组组长刘砺老师作了总结发言,对课堂进行了精彩点评,她谈到本节课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会思考会交流,整堂课师生情绪饱满,积极发言,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在本学期,数学组老师们将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关注学生自主发展,为“双减”政策下“减量、提质、增效”努力拼搏。

    转自:“广元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03)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于细微之处,悟慈母深情——广元市实验小学2023秋“核心素养在课堂”教研活动之赵馨老师风采

    下一篇:品文本语言 感画面之美——广元市实验小学2023年秋“核心素养在课堂”教研活动之何欢老师风采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