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4 10:10:01
品文本语言
感画面之美
广元市实验小学
2023年秋“核心素养在课堂”教研活动之何欢老师风采
金九银十,万物收成,这是农人收获的季节,也是学子启程的时节。2023年9月19日,广元市实验小学语文学科组开展了第一次“核心素养在课堂”教研活动。
part 01
着眼单元整体,精心教学设计
何欢老师立足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观,对标新课标学习任务群及学段要求,从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内容编排、课后习题等方面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确定单元总体目标及单篇教学侧重点。
《走月亮》出自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人文主题是“自然之美”,语文要素指向阅读的要求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走月亮》这篇课文写“我”和阿妈在秋夜月光下散步时的所见所想,展现出一幅幅静谧、清幽的乡村夜景图,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作者借用“走月亮”三个字,把地点放在苍山洱海边,来歌唱母爱情深,以及和母亲“走月亮”的温暖与快乐。基于四年级语文学科组对教材解读的共识,本课时教学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为主轴,设计“聚焦画面,提炼学法——构建任务,合作学习——拓展延伸,妙笔生花”三个学习任务。
part 02
紧扣语文要素,品味自然之美
任务一:聚焦画面,提炼方法。“ 唱月 ”一首充满童趣的白族歌谣响起,老师带着同学们走进文本情境,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何老师用富有动感和层次的ppt画面让孩子们体会作者描写的空间顺序,引导学生学会用一定的顺序说句子。沿着村头的小路,来到银光闪闪的溪边。老师带领孩子们调动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双手、耳朵等多种感官,去感受月下溪边的画面,并为画面命名——月溪留香图。老师带领学生回溯梳理,提炼出适合本文的“找(重点句)—读(读出美)—想(想画面)—说(说想象)”的四步阅读方法。
任务二:构建任务,合作学习。利用学习任务单,结合老师教过的方法——找、读、想、说,小组长组织自主合作学习。把课堂交给孩子,培养孩子团队协作的能力。在智慧的碰撞中,孩子们各抒己见,小眼发光。
任务三:拓展延伸,妙笔生花。老师带领孩子走过小路,走过溪边,来到了秋日丰收的田园。在充分体悟课文呈现的乡村自然美景后,课后习题要求孩子们回忆月下的某个情景,调动自己的感官,用上一定的顺序,描写自己喜欢的画面。孩子们想象丰富,交流积极,他们笔下的月景,充满童趣,充满生机,引人入胜。走月亮,不仅走在了月光下,还走在了亲情里。在孩子们深情的朗读声中,这节课落下了帷幕。
part 03
融合团队智慧,教研互助共长
磨课团队刘晓燕老师为大家分享《走月亮》一课的磨课过程,详细介绍了5次试讲中暴露的问题及集体修改的思路历程。她认为,磨课不仅是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也是在全方位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整个过程是艰难、辛苦的,但是每一个老师都是收获颇丰的。
市级名师李海燕老师从“教学设计及教师行为”的观察视角,对何老师的这堂课进行了点评。她认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一是有明显的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任务群意识;二是学习任务指向明确,促进了核心素养的落地;三是是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开展扎实有效的学习活动;四是阅读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巧妙迁移,这也是这堂课的一大亮点。李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继续认真研读课标,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在真实情境的创设和作业设计等方面下功夫。
周莉琼校长侧重于“学生表现及学业质量”观察视角,从“学生状态、关键表现、目标达成”三个维度对本堂课进行评价。她认为学生的情绪状态非常饱满,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中体现的交往热情很高。指向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关键表现,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目标达成度都比较圆满,体现了班级整体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同时,也针对语言表达的质量和思辨意识的欠缺进行检视反思,提出应更加用心去建立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链接,应更加注重课内外阅读积累及迁移运用,让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掌握语用技能的基础上,整体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在这金秋九月,怀揣积极与美好,带上热情和信念,我们以研促教,砥砺前行。循着新课标这座灯塔,把准课程教学改革新航向,砥志研思,笃行致新,努力打造好“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的研究路上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转自:“广元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