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5 16:05:45
基于大概念 促数感提升【教研活动】
近日,象山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数学组为进一步提升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开展了以“基于大概念,促数感提升”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有幸邀请了县数学教研员吴伶俐老师莅临指导。
课堂展示
第一节是吴佳琪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吴老师从数学生平时兑换的“点赞卡”入手,引领学生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创造、自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度”。在这样的“深度学习”中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同时发展了思维、提升了数感。
第二节是孙可盈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孙老师从古人计数引入,当打了很多兔子以后,聪明的古人如何计数?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十”,如10个印章换1个大苹果,10个鸡蛋装一盒,让孩子印象深刻,更为后面“10个一是1个十”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数一数等活动充分的感悟“十进制”,在教学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课后探讨
01
观点报告
尹雪娟老师做了主题为“看见学生,让思维有迹可循”的观点报告。尹老师提出“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1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100以内乃至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学生首次接触“计数单位”这个核心概念和数位表,同时为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做好准备。所以学习这一内容在整个数的认识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学习材料,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呈现。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征十几,强化“十”的概念,提升学生的思维、培养数感。
02
评课交流
低段组的史燕丽老师对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进行了点评。两位老师都注重计数单位“十”的生成,在动手实践中深入知识的探究,让这节课起到了“种子课”的作用,同时提出了有效的修改建议。
专家引领
吴伶俐老师对于今天的教研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吴老师首先称赞实小数学组的教研氛围强,对两位新教师加以肯定。吴老师指出:作为种子课,本节课的重点应该落实在计数单位“一”和“十”的构建,教学中要通过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促进数感的培养;平日的教学中老师们要关注“大单元设计”,让知识结构化,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同时,吴老师带领老师们进行了现场改课,让老师们对这节课有了更深的感悟。
教无定法,研则有道。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立足“大概念”,进行深度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转自:“象山县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