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9 9:15:47
12月15日,浙江大学对外发布,分别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科学》发表科研进展。
浙大新研究登《细胞》!破译大麻素受体选择性信号转导机制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李晓明教授课题组联合张岩教授课题组科研攻关,成功从原子分辨率水平解析了大麻素受体CB1和β-arrestin1信号转导复合物的精细三维结构,结合细胞水平功能分析发现了大麻素受体CB1介导β-arrestin信号的关键结构决定因素,阐明了大麻素受体CB1产生下游特定信号谱图的机制,为推动开发精细调控大麻素受体CB1功能信号的合成大麻素奠定了基础,有望在保留大麻治疗效果的同时规避其副作用。
这一重要发现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5日发表在《细胞》上。李晓明和张岩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廖宇莹、博士后张会冰、特聘副研究员沈庆亚和博士生蔡晨曦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此外,博士生丁宇、沈丹丹、郭嘉、秦娇和董映君也在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细胞》杂志的评审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对于理解CB1受体配体偏向信号传递机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发现新颖的偏向性CB1小分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以CB1为靶点的药物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等资助。
浙大成果登《科学》!高纯分离技术又迈出一大步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邢华斌教授、杨立峰研究员团队研发出一种超快吸附动力学分子筛ZU-609,通过调控孔口大小和孔腔尺寸,实现了丙烯丙烷的精准筛分与高丙烯扩散速率。这对于丙烯的低碳分离具有积极影响。这一重要成果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5日以“First Release" 形式在线发表在《科学》上。
变压吸附计算结果表明,ZU-609丙烯分离能耗相较于之前报道的筛分材料降低2倍、丙烯生产效率提高2倍。“我们的研究为微孔扩散传质强化这一化学工程核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低碳分离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邢华斌介绍,这也有利于超高纯电子化学品的国产化制备。
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122811、22227812和22108240)、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R20B060001)的资助。
转自:“TOP大学来了”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