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学界研圈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The Plant Cell | 安徽农业大学殷学仁教授团队在植物miRNA前体鉴定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阅读: 2024/1/9 16:42:11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果实品质与保鲜团队在The Plant Cell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miRNA858 long-loop precursors in seed plants的研究论文,打破了种子植物鉴别不出miR858有效前体的困局。

    小RNA(miRNA)是一类非蛋白质编码转录本,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转录后调控。miR858靶向MYB转录因子,而MYB可以影响一系列次级代谢过程。尽管miR858及其187-nt前体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已被报道,但类似的miR858前体在多数植物中一直未能鉴别到。。

    该团队前期研究证实miRNA不仅调控猕猴桃采后成熟进程,还参与了红肉/红心猕猴桃果实花色苷代谢的调控(Wang et al., New Phytol, 2020, 2022)。基于miR858家族成员对于单宁/黄酮类物质代谢的重要性,系统分析了猕猴桃miR858基因座上的转录本数据,发现miR858产生于一种非典型的long-loop发卡结构。通过结合瞬时表达、猕猴桃转基因等结果,证实了long-loop发卡结构可以高效产生miR858。进一步分析发现,大量种子植物中均存在miR858的long-loop发卡结构,说明这一现象具有广谱性。同时,相较于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报道的ath-MIR858a前体,本研究鉴定到的long-loop发卡结构前体(ath-MIR858L)具有更高的miR858生成效率,以及更强的抑制效应。该发现打破了许多作物中未能找到miR858有效前体的困局,为果实/植物次生代谢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安徽农业大学果实品质与保鲜团队王文球教授为第一作者,殷学仁教授为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刘晓芬博士、朱永静(博士生)、朱嘉震(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博士生)、刘超(博士生,沈星星课题组)、王智烨研究员、沈星星研究员和Andrew Allan院士参与了相关工作。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和奥克兰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本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浙江省育种专项等项目的资助。特别感谢南方科技大学郭红卫教授馈赠拟南芥dcl1-9突变体,以及浙江大学徐建红教授和潘荣辉研究员参与结果讨论并提供了宝贵建议。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plcell/koad315

    转自:“植物生物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31)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西南大学罗克明教授团队同时发表两篇高水平文章!

    下一篇:作科所小麦育种新技术及应用创新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