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招聘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程道建课题组招聘博士后信息

    阅读: 2024/1/18 14:26:01

    一、导师简介

    程道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导,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化工领域金属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和应用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 Catal.,Nat. Commun.,Angew. Chem.,ACS Catal.,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6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8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0-2023年)。以第一完成人的成果获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21),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021),中国节能协会氢能科技进步奖(2022),入选北京化工大学2020年度重要科技进展。个人获评2022年度“青山科技奖” ,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创新奖(202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青年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22年)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奖(2021年)。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稀土催化与过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工学会过程模拟及仿真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石化联合会工业催化联盟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石油化工催化剂评价试验基地技术委员会委员等。兼任SCI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Nanoscience》和 《Molecular Simulation》的亚洲区域主编、国内核心期刊《化工进展》编委。

    更多详情,欢迎访问课题组网站:www.nanoalloy.com.cn

    二、课题组研究方向介绍:

    (1)基于结构描述符的催化剂设计;

    (2)原子级分散催化剂的可控制备;

    (3)金属纳米催化剂的高通量制备。

    三、拟招收博士后的研究方向:

    (1)基于结构描述符的催化剂设计方向:利用机器学习和主动学习技术等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研究范式的工作流程,建立构效关系,实现催化剂的大通量筛选,加速筛选进程;

    (2)原子级分散催化剂的可控制备方向:进行金属纳米催化剂(放大)制备、表征以及反应性能评价,具有金属基催化剂放大及其工业应用经验者优先;

    (3)金属纳米催化剂的高通量制备方向:开展金属纳米催化剂的高通量制备及表征技术开发,具有化工机械研发经验者优先。

    四、博士后职位要求:

    1. 具有或即将获得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2. 在相关领域发表不少于2篇SCI论文,或在相关领域顶级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

    3. 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强烈的进取心,做事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工作待遇:

    按照北京化工大学大学相关规定执行。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1)“博学”青年学者:用于引进各类博士后人才项目入选者,或其他具有突出业绩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基础年薪税前50万元。“博学”青年学者可突破年限等要求,根据出站考核情况,给以编制留校或按照青年后备或高端人才引进;

    2)普通博士后:分为A、B、C三类,基础年薪分别为税前25、20、18万;课题组将根据工作能力和贡献提供额外丰厚补贴;

    3)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取得突出成绩,满足学校公开招聘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者,可优先聘任至校内相应岗位。

    六、应聘资料:

    有意应聘者请将详细简历发至chengdj@mail.buct.edu.cn,对符合要求的申请人将尽快回复并安排面试。

    七、化学工程学院简介:

    化学工程学院始建于1958年,与学校同步创建,是北京化工大学核心学院之一。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也是教育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学校建设的唯一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为B);拥有材料与化工一个工程博士点,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 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建有一支由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为核心,学术造诣深、创新能力强、国际视野开阔、乐于教书育人的中青年结合高水平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现有教职工18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973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16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青年人才17人。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目前学院获批全国化学工程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建有全国化工学科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合作建有“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膜分离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7个省部级研究基地。近年来,学院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杰青、优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要项目100余项,成为国家化工高等科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转自:“研之成理”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00)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南昌大学费林峰等课题组最新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对NCM正极材料直接再生机制的多尺度解析

    下一篇:教研促提升,分享促前行——盐田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一校一课”教研系列活动(第六场)顺利举行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