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19 14:14:54
和风细雨润桃李,孜孜不倦学习路。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浦外高新小学数学组于11月1日开展了“层次体验,学思并兼”的主题研究活动,并呈现了三节课例。南京晓庄学院陈薇博士莅临指导,深入到低年级进行沉浸式听课、评课并提出宝贵意见。
01
课堂展示
李远帆
第一节课是李远帆老师在二(7)班执教的《认识线段》。李老师以参观游乐园的形式开始本节课的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李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指一指、拉一拉、折一折和画一画等学习活动,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什么是线段。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量感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本节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递进,同时李老师通过适当点拨,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并在最后留下一道思考题串联下一课。
张彧
第二节课张彧老师继续沿用二(7)班执教《认识厘米》。该班学生从上节课认识线段到知道线段有长有短。在亲身经历的感知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认识到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要用厘米做单位。
“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生能够正确地度量长度并画出对应长度的线段。
赵文昕
第三课是赵文昕老师执教的《6、7的加减法》,她创新地将6、7的加法和减法合并成一节课教学。赵老师采用6颗智慧星奖励学生的方式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并用三句话描述出算式的含义,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黑板发现减少了1颗星,从而想到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并能完整表达这两道算式的含义,然后又添上2颗智慧星组成7颗智慧星图,并让小朋友们自主探索7的加减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这节课赵老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最后赵老师留下一道思考题串联下一课。
02
博士点评
三节课例展示后,陈博士对三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在肯定了三位老师教学亮点的同时,又分别对每一课进行了具体的指导。陈博士指出要重视孩子理解概念的过程经历,没有完整呈现概念前,不要过早地植入反例,要尊重基本认知学习逻辑。同时,她指出认知量感的课堂要让学生有足够量的活动,采用活动化的设计建立表象的同时要有实物参照。最后陈博士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立足儿童特点,关注知识本质,构建学生喜欢的有深度的课堂。
处处留心皆学问,潜心教研勤探索。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每一位老师都如沐春风,开出了思维之花,满载知识的硕果。透过教研活动释放的内驱力,将进一步推动新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转自:“浦外高新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