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22 11:18:06
作者信息
彭廷学/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彭树云/重庆市第一中学。
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本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素养本位,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
首先,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整合教学内容。历史课程教学内容时空跨度大、史实史料多,学生运用历史材料辨析历史、认识历史的难度较大。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优化教学结构,采取先整体认识再局部探究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构建出来,带领学生先认识整体、再深化细节,从而提升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例如,在“鸦片战争”教学时,可以按照鸦片战争概况、重点问题探究、历史的启示的逻辑整合教学内容。
其次,从学习规律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历史教学的关键,在于打破历史与现实的隔膜,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可以通过呈现历史材料、构建思维导图、排演历史剧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体会历史,进而帮助学生发现历史、理解历史、掌握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时,可以设计走进祖国统一展览馆的情境,将教材中“香港的回归”“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确立”整合成展览馆的三个展厅,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开放的学习氛围之中探究历史。
最后,从学生学习效果出发,激活课程资源。从学生学习效果的角度来看,凡是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能够服务于立德树人的一切资源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教师要增强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充分激活其中蕴藏的历史教育元素,发挥课程资源育人功能。例如,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名人故居等,都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这些场馆,在直观感受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从而培养核心素养。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