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22 15:51:09
寒冬腊月,绽放科研之花;岁暮天寒,迎来课题硕果。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规划课题《化学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落实在课堂中的策略研究》汇报会于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四楼录播室举行。本次课题汇报由课题组成员贾玉梅老师主持,参加此次会议的由内蒙古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调研员吕慧君老师、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郝成岗校长、呼和浩特市第十二中学刘俊馨副校长、玉泉区化学教研员康占军老师及课题组的全体成员。
此次课题汇报会主要有四项议程:(一)课题组成员代表进行课例展示;(二)主持人进行课题的汇报;(三)指导专家点评并作指导;(四)专家讲座。
议程一:课例展示
首先,来自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的周梦琪老师、呼和浩特市第27中学的杨亚静老师、呼市12中吴佳荣老师和呼市12中李海英老师分别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课例展示。
呼市六中的周梦琪老师聚焦课题,扎实有序,从五个维度进行了说课。详细展示了“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流程。分别从情境线、任务线、问题线、活动线和素养线进行了具体阐述,采用“问—学—探—评”四步法实施教学,衔接流畅,环环相扣, 有条不紊。周梦琪老师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都对学生进行评价,从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分别设计了评价目标、标准、任务、方式,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关注学生的持续进阶。
呼市27中杨亚静老师说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新课标对单元教学的教学要求;二是分析本章知识的讲解思路;三是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和学会的实验技能;四是单元内的课时分配。通过单元说课,梳理了本章的备课思路,对后期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
呼市十二中物理组李海英老师进行了《劳动教育与物理学科的融合》课例将劳动概念进行了多元化分解,指出劳动不单单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也属于劳动,从物理学名人的发明史到现代化的高科技应用,最后到通用技术中的3D打印、激光雕刻,有效的把力学、电学与生活劳动相融合,达到示范作用。
呼市第十二中学化学组吴佳荣老师作了 《劳动教育与化学学科融合》课例,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中培养劳动素养,本节课通过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让学生动手制作纪念章,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化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不仅在实验中学会金属的化学性质,而且让学生体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体验协作劳动和创造劳动带来的快乐。
议程二:课题汇报
玉泉区化学教研员康老师作为课题主持人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全面回顾总结了课题研究过程,围绕课题从研究背景与现状、研究方法与思路、课题研究步骤、大单元教学设计、在课堂中落实大单元教学、展望及反思总结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素养,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立足于学生和课堂,在原来十三五课题的基础上成功申请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内蒙教研室的“十四五”课题。
康老师在课题中强调研究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要立足于课堂,要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去完善教学。
议程三:专家点评
吕老师充分肯定四节展示课与课题研究内容丰富,彰显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理念,课题主持人的汇报能精准展示课题的研究过程和取得成果,希望课题组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研究成果可视、可感、可用。
郝校长肯定了二节课的优点,同时提出了要在课堂中通过环节的设置真正落实素养目标的建议;接着从学科活动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方法、融合的锲点、融合的深度、多维度融合的策略、以及融合的协调保障等方面提出指导建议。指出劳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的生活表达,因此作为深度融合,不仅要实现跨学科的融合,还要实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融合。
议程四:专家讲座
最后,吕老师作了《开展高质量课题研究》的讲座,吕老师从课题的选题、研究背景、研究重点、研究过程等方面做了细致详实介绍,并给出切实的指导意见。课题组成员纷纷表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性很强。在课题研究的路上,我们保持教育初心,革新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代信息化的教育步伐,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懈努力。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本次课题汇报既是对课题前期实施情况的客观检验,也是对课题后期开展的专业引领。专家的高度引领和深度点拨,为顺利开展下一步课题研究,取得更优质的研究成果指明了方向。课题组成员们一定会潜精研思,蓄力前行,不断拓宽研究思路,丰富活动内容,优化研究成果,全力推动课题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开展,相信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工作将会有序扎实地继续推进,书写出教育科研的瑰丽诗篇!
转自:“玉泉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下一篇:基于数据细梳理 勤于分析常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