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2/19 15:42:38
SCI论文投稿指南 · 拒稿处理
“胜败乃兵家常事,拒稿乃发SCI常事”,绝大多数科研人都会经历投稿被拒的挫折。新手可能尚有过体验,自己呕心沥血的成果被不屑一顾时就像一颗火热的心瞬间被凉水浇透,这种感觉确实很难接受。但现实往往如此,因此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分析原因,并从失败中得到经验教训,然后解决问题重新开始。下面就分享一些前辈们投稿被拒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于被拒稿的科研人们能有所帮助。
REJECTION
拒/稿/类/型
REJECT
拒稿并不意味着完全失败,很多时候还有重新提交的机会。拒稿后如何处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拒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01
完全拒绝 Declined Outright
编辑在回复邮件中明确告知作者不要再投,有的甚至让作者不要投同出版社旗下其他关联期刊;这种情况表明稿件完全不适合目标期刊,所以果断另选期刊再投。
来自一本园艺类杂志的拒稿信
如上图所示如此”绝情“的拒稿其实比较少见,但也给出了作者申诉的机会。不过这通常是客套话,仅作为作者权利的体现,再投也意义不大。
#02
可申诉性拒绝 Reject
虽然拒稿但给了审稿意见,并且没有说不让重投,这种情况一般是论文研究方向在目标期刊的收稿范围内,但是研究水平不够、实验数据不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等原因导致拒稿,作者可以尝试根据审稿意见认真修改,或者补充数据后重投;当然,如果审稿人提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建议还是重新择影响因子低一点的期刊再投。
#03
拒稿可重投 Reject and Resubmit
这种情况表示文章没有致命缺陷,但在写作表达或分析讨论层面有很多不足之处,甚至就是格式不合格也有可能被直接拒稿。这时就应该根据审稿意见仔细修改,调整格式后再重投,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REJECTION
拒/稿/原/因
REASONS
一般SCI杂志不会随便拒稿,而拒稿原因有很多,按解决难易度也可以分成三类(从难到易):
#01
研究水平不足
研究水平达不到期刊要求,这通常是期刊彻底拒稿的原因。其中包括研究创新点不足、实验数据缺乏、研究内容与期刊收稿范围不符等。这类是根本上的问题,因为研究已经完成了,无法修改,最多是补充实验,因此这类拒稿原因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另选分数(IF)低点的期刊再投。
#02
写作内容太差
论文内容上的问题通常包括实验数据分析不到位,实验步骤描述不完整、未引用领域内重要参考文献、讨论不充分、数据与结论相互矛盾等,这就相当于有一份不错的食材,却做出了一道难吃的菜。这类问题还有解决的余地,根据审稿意见好好修改,或者请导师、领域专家帮忙把关,大修一番重投可能还有机会。
#03
写作技巧问题
一篇论文哪怕研究做的再好,那也得写得让人看懂;如果英语水平太差,表达不清晰,文章格式又乱七八糟,编辑看了头痛也是会直接拒稿的。不过这类问题相对来说就容易解决一点,语言水平不够可以找专业的润色公司进行母语修改校对;格式不对完全是态度问题,任何一个投稿人都应该端正态度,认真按照目标期刊的要求编辑文章格式,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切勿嫌麻烦而因小失大。
REJECTION
如/何/修/回
RESPOND
明白了被拒稿的原因,就要做针对性处理。研究水平不够被拒那无话可说,另投他刊,重新开始就是;如果是拒稿但给了修回的机会那就务必珍惜了。
首先是仔细分析所有评审意见,充分考虑能否达到审稿人的要求。然后按拒稿原因由易到难去逐一修改文章。
对于一些审稿人提出的难以实现或者不合理的要求,比如补充实验数据等,尽量去补充,做不了也不要回避,可以引用理论和文献加以解释。没有完美的实验,只要你的研究足以解决一个问题,就有发表的价值。
其次是针对审稿意见的回复信,一定要逐条回复,态度要好,即使因为被拒而情绪不好,或者审稿人的意见让你火冒三丈,回复时也要保持客观端正的态度。但也不必过于谦卑,满纸恭维,建议回复语气不卑不亢,一两句必要的客套话后直接进入主题,采用一条comment 一条 response的方式,确保条理清晰。
很多时候,尤其是国内作者的拒稿意见中经常会出现论文英语水平较差或需要提高之类的评价,甚至在非拒稿的大/小修意见中也常常会有类似的评价。无论是审稿人的刻板印象,还是客观事实,这都是必须在重新投稿前解决的问题。
最好就是找一家专业的母语润色公司,对语言把关。比如我们SCI网母语编辑都是从业十年以上的英美专家,他们每一位都不仅在国际顶尖杂志上多次发表论文,还经常被邀请作为审稿人进行同行评审。母语专家除了能帮助作者解决英语问题,还能改善文章的行文逻辑和风格,提高文章与目标期刊的匹配度,大大增加投稿命中几率!此外,对于回复信的语法、语气、表达逻辑也可一并修改,最后出具语言修改证明信,让审稿人在语言方面无法可说。
总结来说就是:
★ 逐条回复,注意语气;
★ 尽量解决问题,满足要求;
★ 满足不了或无法解决的尽量给出合理解释;
★ 认真对待稿件格式;
★ 找专业润色公司(比如SCI网)把控语言质量。
总而言之,如果有修改重投的机会,那么一定要认真对待,再次提交的稿件一定是精心准备后的成果,否则不如改刊另投。
最后补充一点:被拒稿后作者可以向编辑申诉。
尤其是稿件经过多轮返修,审稿意见中也有审稿人给出正面评价,但最后被拒稿了的情况,那可以试着向编辑申诉。
每个SCI期刊都有关于拒稿申诉的政策,这是作者的权利。但请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情绪化。编辑和审稿人也会有失误的情况,如果是由于误解或错误导致审稿人建议拒稿,请向编辑客观陈述理由,不要贬低审稿人或雄辩。
转自“SCI网”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