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2/19 15:43:25
SCI论文投稿指南 · 投稿状态
很多科研新人在投完稿后,一开始会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随着时间一周一周的过去,却没收到杂志回应,就会越发着急,最后恨不得一天看三次稿件状态。然而短短两三个单词的状态显示,要么一成不变,要么不明所以,只能干着急。
下面我们针对投稿状态做了一个全面的解读,可以让作者投稿后及时了解自己文章的进展,对一些写作新手来说尤为有用。了解了各种投稿状态的含义,作者一来心里有底,二来也可以早做打算,节省投稿时间。
SUBMITTION
投/稿/状/态
STATUS
经过总结,大部分SCI杂志的投稿系统给出的稿件状态都包括在以下10种情况内,可能有些杂志给出的描述不一样,但表示的含义基本大同小异。
#01
Submissions need aprove
很多新手作者投稿时以为点击提交(submit)后,稿件就投出去了;事实上,点击submit之后投稿系统会根据你提交的材料和信息生成一份pdf文件,下载该文件并进行确认后,投稿才算成功。若未完成该步骤,稿件将处于“Submis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状态。
常见投稿系统截图
#02
Submitted to journal
这表示稿件已经投稿成功。这个状态下,会有杂志编辑部检查提交的材料是否完整,论文的格式排版、重复率是否符合杂志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将退回给作者重新投稿,即上图“Submis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状态。符合要求的投稿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在此期间,有些杂志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类似的状态:
★ Awaiting admin processing:这表示已为来稿分配相应的编辑,但在编辑审稿前,编辑助手会对稿件进行检查,与上述“Submitted to journal”状态中的过程类似,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
★Editor Invited:等待编辑处理的另一种表达。
#03
With Editor
这个状态表示编辑正在处理来稿,编辑会对稿件内容作出初步的评估,符合杂志收稿范围和水平的稿件将会送审(同行评审peer review);不符合要求或水平不够的有可能会直接拒稿。这一阶段也有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状态:
★Editor assigned:意思是稿件已分派给某位主编或副主编处理;
★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表示编辑拒绝了这次稿件处理,文章可能将重新分配相应的编辑处理。
★ Decision in Process:如果编辑认为稿件质量不过关,很快会给出决定直接拒稿(Reject)。
有些杂志编辑部效率比较低,可能投稿后一两个月还是“with editor”的状态,此时不妨写信给编辑,委婉地催一下稿件状态,早做处理,以免浪费时间。以下附上催稿信模板。
催稿信模板
#04
Reviewer Invited
这个状态通常出现在同行评审之前,表示编辑已将稿件送出,等待审稿人接收。如果审稿人接受审稿邀请,将进入下一个状态。但有时候审稿人可能会拒绝审稿,编辑就需要再另外找审稿人,稿件状态又变回“With Editor”。
#05
Under Review
表示稿件正在由审稿人处理中,即同行评审阶段,这是整个投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决定了稿件是否被录用。这个状态一般需要持续1~2个月,审稿人数量通常为2~3个,多的甚至有5个。可以根据期刊官网给出的审稿周期数据判断这个状态是否过长,如果投稿5个月第一次Under Review状态还没有结束,也可以写一份委婉的催稿信给编辑催一催,上图模板同样适用于此。
#06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
表示所有审稿意见已经返回给编辑,等待编辑处理。这个状态通常用不了多久, 有些杂志甚至不显示这个状态。但如果编辑看过审稿意见后认为还需另请审稿人,投稿状态可能会变回"Under Review"。
#07
Decision in Process
这个阶段编辑开始根据审稿意见评估稿件,有些论文审稿人的评价很好,顺利地很快就会给出接受(Accept);相反如果审稿评价均很差,则很可能额直接拒稿(Reject);更多情况则是编辑将稿件发回作者,让作者根据审稿意见修改后再重新提交。
这个状态通常也不会持续很久,如果过了一两周Decision还没下来,则可能是审稿人意见不统一,极端的甚至一个审稿人建议直接Accept,另一个审稿人却建议直接拒稿。这种情况下,负责的编辑可能会通过编委会讨论决定是给修改机会(Major/minor revision)还是Reject,也可能会另找一位审稿人。
#08
Minor/Major Revision
除非直接拒稿,大多数稿件都会被要求根据审稿意见修改后再次投稿,通常分为大修和小修两种状态:
★ Minor Revision:小修表示审稿人及编辑认为论文整体不错,但是有些小问题需要修改或解释,这种情况通常意味着问题不大,仔细修订后,稿件有很大几率被 Accept.
★ Major Revision:编辑根据审稿人所列的评审意见判断文章需要大幅度修改,通常是审稿人觉得论文有可取之处,但不足之处非常也非常明显,如实验需要补充、行文逻辑不严谨、语言语法错误较多等,这表示审稿人或编辑需要评估作者修改后的稿件再决定是否接收,仍有不小几率拒稿。
无论是大修还是小修,都需要认真仔细对待,除了修改文章,还要针对审稿人的评论,逐条进行回复解释,也即是写回复信。
此外,很多SCI杂志审稿人对于中国作者的写作带有偏见,在审稿意见中往往会加上一句“In general, the English needs improvement throughout”之类的评价,当然,也不排除非英语母语人士确实会有英语不地道的因素。因此,作者在修改完稿件之后,最好找一个本领域的英语学者或一家专业的润色机构对论文语言进行把关(意思是快来找SCI网吧,全母语编辑包您满意)!包括回复信也有必要进行语言校对润色,以免审稿人因为回复信语言不地道而对论文语言质量作出负面判断。
#09
Revised Manuscript Submitted
作者修改完稿件后再次提交,又是一个新的轮回。编辑会将修改后的稿件再次发送给审稿人,审稿人再次给出评审意见,编辑又会根据意见作出决定。顺利的话,这次即可收到最终决定(Accept 或 Reject);也有可能进入下一个循环,甚至多次循环。但无论几次返修,作者都应该认真对待,不急不躁,以免功亏一篑。
#10
Accept/Reject
无论是Accept 还是Reject ,都可能随时出现在投稿后的任何一个环节后面,当然经历的环节越少,Reject 的概率越大,反之经历的环节越多,Accept 的概率越大。收到Accept 时自然是满心欢喜,拨云见日了;而被Reject 虽然很受打击,但也不要气馁,绝大数科研人都体验过这种痛苦,重拾心情,换个期刊再投便是。
转自“SCI网”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