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SCI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SCI写作之讨论

    阅读: 2024/3/5 10:41:08

    大家在撰写一篇SCI文章时,是否有考虑过为什么要写“讨论”?其实,讨论的写作目的就是分析研究结果是否达到了研究目的?是否具有研究意义?尚有哪些不足?因此,针对以上目的,我们在撰写讨论部分时,就要基于研究结果,分析哪些结果回答了研究目的?哪些是额外的发现?研究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为此,我们在构思讨论部分写作时,可以分为三部分考虑:开头(主要结果阐述)、中间主体(将研究的主要结果与相关已有文献报道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局限性分析)、结尾(总结结论)。

    ●●●

    具体来说,SCI文章讨论部分可按照四段论来撰写:

    简要概述主要研究结果和发现

    讨论中通常先简洁回顾本研究的重要结果和目的,但不要简单地重复前面引言内容及简单地罗列结果部分已提出的数据和资料。

    研究结果的分析解释

    在对该领域专业文献全面阅读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照和比较,如结果相似,则要进一步说明自己的研究与先前的研究有什么区别与新意。如结果不同,要重点分析各自研究的优劣和局限,找出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另外,要解释“非预期”结果,针对“非预期”结果给出合理的解释。

    优势和局限性分析

    任何一项研究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无论是方法和结果都是具有局限性。因此,在讨论中要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对优势要重点阐述,以表明该研究的科学价值,局限性也要明确指出并进行合理解释,二者缺一不可。实际上,审稿人最注意寻找的可能就是你研究的局限性,如果你自己指出并及进行合理解释,这样会更容易获得审稿人的谅解,但你如果刻意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一旦审稿人自己发现了你的研究短处,那么他对你文章的信任就会发生动摇,同时他可能还会心生疑虑:是否还有其它未发现的缺陷呢?

    总结

    主要研究结果小结,同时指出哪些内容需要将来或下一步研究。

    以下还是以JAMA Ophthalmology上发表的文章Association between vitamin D status and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by genetic risk为例。我们来看看讨论部分的撰写框架,篇幅有限,仅展示一部分,撰写思路总结见红字。

    以上就是针对SCI文章讨论部分的写作框架和内容的阐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转自白求恩朗沐基金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37)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SCI写作之题目与摘要

    下一篇:SCI写作之结果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