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7/22 15:38:20
作者简介
李永慧,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师资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创业与战略管理;
郭海(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创业创新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创业、创新与战略管理;
王栋晗,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创业。
研究缘起
组织如何塑造自身的独特性,同时确保被社会系统所接受?这一问题富有挑战性。这种差异化(Differentiation)与一致性(Conformity)之间的矛盾张力,被学者们理论化为最优区分问题,它已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Deephouse, 1999; Zhao et al., 2017)。在早期研究中,学者们倾向于从单维视角出发,将差异化和一致性视为同一实体的对立两面,并提出了战略平衡和战略取舍这两种对立观点(Cennamo et al., 2013; Deephouse, 1999; McNamara et al., 2003; Jennings et al., 2009)。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呼吁基于多维视角推进相关研究;由此,战略协奏观成为最优区分研究的前沿思想(McKnight et al., 2018; Zhao et al., 2017)。
新近研究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第一,情境化成为发展最优区分研究的重要途径。学者们开始探索最优区分理论和战略协奏思想在平台组织(Taeuscher, Bouncken et al., 2021; Taeuscher et al., 2021)、产品创新(Boulongne et al., 2021; Bu et al., 2021)、社会责任(Zhang et al., 2020)等不同情境中的具体策略。特别是,已有学者注意到孵化器所面临的差异化和一致性张力(Friesl et al., 2019; Tracey et al., 2018);然而,聚焦创业孵化情境的研究仍极为稀缺。第二,学者们开始重视识别最优区分的战略适用边界(Buhr et al., 2021; Goldenstein et al., 2019; Gupta et al., 2020; Haans, 2019)。不过,目前围绕应对差异化和一致性悖论的战略权变性和作用机制的积累仍非常有限。
我国众创空间行业为最优区分研究提供了恰当情境。作为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近几年呈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面临竞争同质化、服务能力不足等挑战,甚至不少众创空间濒临倒闭(陈武等,2018;黄钟仪等,2020;王康等,2019)。对此,国务院发布明确要求,对众创空间实行优胜劣汰和质量升级;科技部大力促进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差异化和多元化发展。基于此,本文认为,聚焦特定类型的众创空间,深入探究如何塑造众创空间的战略独特性,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很有必要。
理论渊源
最优区分议题的核心理论逻辑,涉及源于制度理论的合法化机制,以及源于竞争战略理论的竞争机制(Haans, 2019)。战略协奏观主张,组织战略并非一个单维概念,而是涉及多战略维度间的协同。目前,文献中已浮现出三种战略协奏思想。第一,整合协奏。强调通过战略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使组织在整体上实现对一致性和差异化的协调(Zhao et al., 2017)。第二,补偿协奏。建议组织在某个维度上高度一致,同时在另一维度上差异化,以寻求两个维度之间的互补(Zhao et al., 2017)。第三,门槛协奏。强调情境条件给组织形成了一个必须跨越的合法性门槛,组织可以在跨越合法性门槛的基础上尽可能差异化,以实现最优区分(McKnight et al., 2018)。
在双创背景下,众创空间成为一种新兴的孵化器形式,能够为创业项目提供商业服务、硬件设施和资金资源等各方面支持(卫武等,2021;乌仕明等,2019)。许多众创空间秉持多样化服务供给、多主体参与理念,通过创新的管理实践,为创业孵化系统注入活力并建立了竞争优势。但是,不少众创空间出现了同质化竞争、服务能力不足、依赖政府补贴等问题,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陈武等,2018;李燕萍等,2017;王康等,2019;解学芳等,2018)。这引发了实践界和学术界对众创空间的质疑与担忧。学者们开始呼吁从战略视角研究孵化器发展问题(Baraldi et al., 2016; Grimaldi et al., 2005; Vanderstraeten et al., 2012)。相关研究表明,孵化器战略与绩效之间呈现出不同关系(Allen et al., 1991; Lai & Lin, 2015; Rubin et al., 2015; Xiao et al., 2017),这可能受到不同服务属性的影响(Hughes et al., 2007)。
本文识别无形服务和有形服务为服务型众创空间的两大业务维度。基于孵化网络研究的知识寻求观和资源寻求观(Hughes et al., 2007),本文界定无形服务是以培训咨询为代表的软性知识和技能服务,将支持入驻项目的商业启动;有形服务是以空间和资金为代表的硬性资源服务,能够减少入驻项目的启动成本(Grimaldi et al., 2005)。对服务型众创空间而言,无形服务是核心,而有形服务是基础和支撑。基于此,本文将分析两维度在服务型众创空间战略定位中承担的不同压力,及其战略差异对绩效的不同影响。
本文借鉴“守正创新”思想及其蕴含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服务型众创空间如何协调其在无形服务和有形服务维度的战略定位以实现最优绩效。“守正创新”思想包括守正与创新两个方面。守正,即坚守正道,这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即创造性地认识和改造事物,这是守正的目的和路径。守正与创新是不可分割、不能偏废的整体。有研究指出,组织可以在核心特征与边缘特征上合理配置资源,进而平衡一致性和差异化压力(Mazzelli et al., 2018; Wry et al., 2014)。因此,本文提出,无形服务指引服务型众创空间的方向,可以帮助服务型众创空间锚定身份归属并引导竞争优势建立;而有形服务则为服务型众创空间实现超越形成了支持并注入了底层活力;最终,两个维度的协同作用帮助服务型众创空间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本文从内部和外部孵化网络属性视角,选取孵化项目集中度和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水平作为调节因素,以探索众创空间战略的内外部协同效果。
理论贡献
本文立足我国创业孵化情境,选取服务型众创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维度战略差异与服务型众创空间绩效的关系,以及内外部孵化网络属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无形服务维度战略差异与服务型众创空间绩效呈倒U型关系;第二,有形服务维度战略差异与服务型众创空间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第三,孵化项目集中度弱化战略差异与服务型众创空间绩效的关系;第四,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水平强化战略差异与服务型众创空间绩效的关系。
(1)对最优区分研究的贡献
第一,提出并验证了“守正创新”策略,发展了最优区分的战略协奏思想。随着最优区分研究由单维视角向多维视角的拓展(Zhao et al., 2017),战略协奏思想及其与不同情境的融合发展成为前沿(Bu et al., 2021; Taeuscher et al., 2021; Zhang et al., 2020)。孵化器面临突出的一致性和差异化张力(Friesl et al., 2019; Tracey et al., 2018),但是鲜有研究探讨孵化器如何应对该困境。因此,本文识别了服务型众创空间不同维度的战略角色并提炼出“守正创新”策略。由此,本文基于创业孵化情境,为组织寻求最优区分提供了“守正创新”策略,在响应了补偿协奏和门槛协奏思想的基础上(McKnight et al., 2018; Zhao et al., 2017),从操作策略和情境化方面丰富了最优区分研究。
第二,识别了内外部孵化网络属性的调节效应,以及潜在的内部替代机制和外部协同机制,为明确最优区分的战略边界条件做出贡献。本文通过识别孵化项目集中度体现的特定部门身份对“守正创新”策略的内部替代机制,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所提供的创新创业要素与该策略的外部协同机制,阐述了最优区分的战略边界条件及其影响机制。由此,研究结论响应了学者们的相关呼吁(Boulongne et al. 2021; Buhr et al., 2021; Haans, 2019),并发展了对最优区分战略协奏思想的适用边界的理解。
(2)对创业孵化研究的贡献
一方面,本文通过探索服务型众创空间如何基于不同属性业务,战略性地应对一致性和差异化张力,推动了孵化器战略定位研究。鉴于先前研究虽有关注但尚未充分探讨孵化器战略定位中的一致性和差异化悖论(Friesl et al., 2019; Tracey et al., 2018),但是创业孵化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孵化器面临的合法化和差异化压力愈加突出(Friesl et al., 2019; 王康等,2019)。因此,本文融合最优区分思想到众创空间战略定位研究中并提出“守正创新”策略,发展了先前研究对不同类型服务可以在孵化器战略中发挥不同作用的理论认知(Dutt et al., 2016; 黄钟仪等,2020),并为服务型众创空间的定位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另一方面,本文识别了服务型众创空间战略与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机制,贡献于创业孵化载体最优实践的探索工作。先前研究已通过关联孵化器的战略与绩效,尝试归纳孵化器的最优实践;但是研究结论多样不一(Bergek et al., 2008; Xiao et al., 2017),孵化器最优实践的研究工作难度较大且进展缓慢。本文对内部替代机制和外部协同机制的阐述,发展了对影响众创空间产出的机制讨论(黄钟仪等,2020;王康等,2019),并结合最优区分思想推动了创业孵化载体最优实践的探索工作。
实践启示
针对我国众创空间繁荣景象背后的同质竞争和大量倒闭现象,本文立足战略视角并引入最优区分思想开展研究工作,研究结论将为我国创业孵化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第一,研究有助于服务型众创空间管理者设计有竞争力的定位。众创空间管理者同质化识别各类服务维度的战略定位决策,可能不如考虑多维服务异质性的战略决策更加有效。本文提供“守正创新”战略选项,一方面帮助管理者区分不同属性业务在组织获取合法性和独特性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另一方面明晰了管理者如何在不同业务维度上采取不同的战略定位,以建立自身竞争优势。
第二,研究为众创空间管理者如何综合组织内外部因素开展战略工作提供建议。一方面,服务型众创空间可以参照行业普遍实践,并通过不同维度上的适度差异化和高度差异化,来拟定自身的战略定位。另一方面,当孵化项目集中度较低或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水平较高时,服务型众创空间管理者需要更加重视协奏不同业务维度的战略定位,以有效吸引价值共创伙伴的注意并构筑自身优势。
第三,研究也为创业孵化行业的其他参与者提供了启示。当资源持有者选择是否对某个服务型众创空间做出资源承诺,或当创业团队选择是否入驻某家众创空间时,可以借鉴最优区分思想对服务型众创空间的竞争力做出合理评价。并且,研究结论也启发地方政府,在构建区域创业生态系统时,应该考虑孵化器建设举措与其他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之间的协同效果,避免盲目增加投资。
原文引用
李耀,郝帅昌,周密.企业实施品牌霸权一定会导致消费者品牌报复吗?——中国式归因方式的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22,24(3).
转自:南开管理评论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