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7/4 17:37:43
接上文说发表SCI论文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研一的学生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和写作。
总结投稿经验
1.一般不能进行一稿两投,这种投机取巧之事最好不要做,因为许多杂志之间的编委是相同的,一旦同一篇文章两次发到同一个编委或审稿人手中,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尤其那些投递手稿时就需要转移协议的,切记主要版权问题。
2.正确选择对口的SCI期刊,原则上是先投递高影响因子的杂志,然后不断降低IF,但是大家都知道每改投一种杂志,我们可能光改变格式可能很长时间,除非你采用了文献管理软件。
3.如何正确选择必需推荐的审稿人?一般编辑不会选择你推荐的审稿人,但你还是尽量选择同行中的小专家。但这也与你的投稿目的有关,若十分自信文章的创新性和中肯意见,你可以从参考文献中挑选大专家。
4.如何提高一次投稿的成功率?文章本身的创新性是第一位因素,对口期刊选择、文章格式完美、语句通顺(尤其符合英文习惯)等也很重要。
5.尽可能参照投稿说明,认真修改手稿格式,这一点是衡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严谨程度,建议大家认真阅读Introduction,逐条地改正,以防延误同行评审时间。
6.了解此刊是否需要审稿费和版面费。大家都知道版面费一般都是用美元衡量的,建议最好选择不需要版面费的(不用彩图也收版面费的)。
7.一般外文SCI杂志的审稿周期是1-3月,大家一方面耐心等待,若2月左右没有消息,可以通过e-mail咨询一下稿件状态。我的感觉是好一点杂志审稿周期短一点,而往往是差一点的杂志却老是拖,曾经遇到一个IF2.5的杂志3个多月后咨询:原因是找不到审稿人,或是审稿人推脱最近很忙。
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多阅读相关专业和方向的SCI论文。
广泛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掌握前沿动态和研究热点。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如Web of Science、PubMed等,学习如何检索和筛选文献。建立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或Zotero,高效整理和回顾文献。
和我们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论文不太一样,SCI从语言上就有一个很高的门槛,很多作者虽然英语水平也可以,但是以英文来写作论文还是另外一回事。
多阅读优秀的SCI论文不仅可以了解一下相关专业的当下最新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学术界的新观点。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英文写作思维。
2.选择合适的发表渠道。
对于那些自身能力非常优秀出众的作者来说,而且如果你们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尝试自己投稿,并且可以尝试从高到低这样来投稿。也就是先从等级比较高的期刊尝试。
3.修改
SCI投出去以后,很少有一稿就通过的状况。往往都会收到很专业的意见。作者一定要珍惜这些。即使最后我们不能在这样的期刊上发表。这些意见也是非常宝贵的,我们修改后投到等级相对低一些的期刊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4.了解SCI发表的相关知识和专业知识
根据你的研究成果和论文质量,选择合适的SCI期刊投稿。可以参考导师的意见和期刊的影响因子,但也要考虑期刊的审稿周期和接受率。
我们在国内发表普刊或者是核心期刊,包括一些学报,都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有助于我们成功发表论文发表SCI论文更是如此,很多作者不能成功发表SCI论文,并不一定是自己的水平不行,可能就是因为这方面的信息了解的太少,导致投稿失误。而不能成功发表。最好尽早确定你的研究项目。你的学位需要你自己去争取。你的导师会指导你,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帮你解决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和实验经费上的困扰,但是导师不会告诉你下一步研究该怎么做,这些事情都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需要指导,就去问导师,这正是他们的职责。
学会主动学习。导师不管,很多人第一反应一定是,那你主动去问亲师兄师姐,师兄师姐们多数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发表SCI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有创新点,这个创新点可以理解为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一些重复的内容,所以你在想投哪个期刊之前,要找到一个好的创新点也要去大量的阅读一些文献、听一些学术报告或者通过大量的实验呀这些,同时也多多和同领域的导师、学长、学姐呀多讨论,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转自校元园在线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研一新生如何迈入SCI(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