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上)

    阅读: 2024/9/6 9:28:49

    2017年高中课程标准颁布,2022年4月2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学科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而专业的系统工程。教学改革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就难以落到学生身上。要做好“课改”,就必须“改课”,以解决好课程改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是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重要标志!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还是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无论是高中还是义务教育,都在把改革的重心引导到教学改革。国家先行出台考试评价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和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倒逼”教学改革。

    虽然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地推进教学改革,但仍存在着"乱象迭出”的情况。具体到教学中,教学目标虚化,课程内容固化而琐碎,教学方式以单向传授为主,学生作业通过反复训练,评价基本以考试为主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也恰恰说明教师对教学缺乏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对教学规律研究不够深入。

    那么,什么是好的教学?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教师、学生和课程三个核心要素。教师只有学会理解并科学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的本质特征,学会正确处理教师、学生和课程三者关系,才能按照个人风格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进而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之法。好的教学必须遵循基本的教与学的逻辑和规律,既应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又要强调教师主导作用。

    ▲ 教师看待学生和处理课程的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走向和基本形态

    正如民国教育学家萧承慎先生所说:“最优良之教法是教师审度自己之才识、学生之个性、教材之性质,而取其在此三方面皆能长生最大之效率者。在实施上,绝无单独存在之最优良的方法。”

    转自教研网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56)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下)

    下一篇:基于学习单元的作业设计及作业评价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