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0/9 11:45:04
其实所谓的思路,就是论文的逻辑结构,体现出来就是论文的大纲。
撰写论文时感到无从下手,或着还有首次阅读文献时也感觉读不懂,不知道文献的重点是什么,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论文的逻辑结构缺乏清晰的认识,而这本应是我们开始读论文和写论文前的基础课程。
就一篇研究论文而言,无论所属哪个研究领域,通常都是遵循着相似的逻辑脉络展开的。进姐将这一逻辑脉络归纳为以下五个步骤: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结果如何以及分析总结。
1.是什么
引言或绪论
主要介绍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提出的。
2.为什么
研究意义和文献综述
当我们阐述了研究问题后,接下来就是阐明该问题的研究的意义,即为何选择这一题目进行探讨。这里就是绪论中“研究意义”的部分,通常细分为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两大层面简要阐述。
这里简要概述完后还不够,咱们还得深入一点再思考一下:我的这个题目是否具备继续深入的价值?关键在于选题是否有那么点创新,如果跟前人一模一样那就是重复劳动甚至为抄袭了。这就是文献综述章节的写作意义所在了。文献综述旨在对你所研究的问题的相关领域,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来看一下前人的研究都做了哪些,做到哪些程度,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与贡献,并辨识出尚待深入探索的空白与不足。这些空白和不足就是我们研究问题。通过这一逻辑链条,你的研究得以展现其深远的意义与不可替代的价值。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也就是文献综述的部分。在学位论文中,文献综述通常作为独立章节呈现,当然对一些小论文、期刊论文或者本科的毕业论文而言,可能也在引言或者绪论中来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没有单列一章,但这一内容板块仍是不可或缺的。
3.怎么做
研究方法
在明确了研究问题与意义后,研究方法的设计便成为论文研究的核心环节。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我们的研究呢?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这可能涉及实验设计或实证研究。
实验类论文,这里写实验设计;实证类论文,比如调查问卷法,就写怎样选择样本,用什么样的方式收集数据,数据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分析等等这种方法步骤。
此部分内容往往独立成一章。
4.结果如何
研究结果
在介绍了研究方法与具体步骤后,我们需向读者展示通过这些方法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比如前一部分说了用了什么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这一部分就要汇报我们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是怎样的。
这部分内容同样重要,它直接反映了研究的成效与价值,也是独立的一章。
5.分析总结
总结部分
上一部分的研究结果可以是对数据结果的一个简单的汇报,结果是显性的,本部分就是把这些显性的结果升华归纳总结为一个隐性的研究结论,同时,阐述研究的贡献、价值和意义(注意:这里意义不是说把绪论中的研究意义再写一遍,这里是对我们数据分析后得到的那些结果的意义进行阐述,上面是选题意义,这是结果意义,是不一样的),最后,反思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总之,这一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深化与升华,融合了结论阐释、研究贡献与创新点的梳理以及不足与展望的介绍,为整篇论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以上,汇总成思维导图更加清晰,见下图,有需要的同学可保存下来,按照这个思路对自己的框架进行检查。
之前有个经管专业的小伙伴发来了他的框架
大家能看出来这个框架存在什么问题呢?按照这五点检查一下:
进姐的点评:
①研究背景及意义与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是并列关系,不是从属关系,逻辑不对,把第一部分改成一、绪论;
②文献综述包含了国内情况、国外情况,这俩合起来就是国内外研究综述,跟3重复了,3这个标题就没必要了,我猜这个同学是想写述评的,因此可以改成3、文献述评;
③相关概念章节包含了……存在的财务风险和动机,他们不是从属关系,不能写在二级标题;
④三级标题只有1点的,序号删除
⑤三、四、五部分逻辑是对的,第三部分缺少数据分析方法,第四部分、第五部分是重点,需要写的详细些,扩展到三级标题。
从学生的框架分析,学生应该也是读了一些文献资料的,想设计好框架目录,但是没有针对自己的研究形成逻辑,造成目录有些混乱,条理不清。
小结:一篇论文的结构大致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结果如何、分析总结”的逻辑顺序。每一部分都对应着论文中的特定章节,大家在读论文或者写论文的时候,都可以带着这样一条明晰的思路来进行,可能就会清晰很多了。
转自进姐论文指导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文献综述写作的5个部分
下一篇:引言和绪论的区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