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论文写作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常见问题分析

    阅读: 2024/10/9 16:15:41

    学术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旨在将研究生从学习者转变为知识创造者。尽管研究生接受了多年的知识教育,但他们仍需要面对将碎片化的、零散的思想整理成系统文本的挑战。高校通过学术论文展示其教育水平,而分析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则有助于找到正确的研究生写作能力培养方式,进而提高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水平。

    1摘要部分的常见问题

    摘要作为学术论文的开篇,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整篇论文的缩影,承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华,因此摘要的撰写至关重要。一般而言,摘要应该首先对论文的内容进行总结,用简洁、明确、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呈现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方面方便读者判断该论文是否具有阅读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文献的检索和汇编。

    摘要的撰写是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然而,有些研究生可能无法熟练掌握摘要写作技巧。以研究“××地区民航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路径”为例,原文摘要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地区物流产业和边境贸易的蓬勃发展,××地区民航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十三五规划期间××地区民航各机场的运营状态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地区物流产业和边境贸易的发展现状,就把握机遇、战胜挑战,探究××地区民航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路径,从而为××地区民航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本研究的摘要阐述了“××地区民航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路径”的研究目标和方法。首先,随着××地区物流产业和边境贸易的不断发展,××地区民航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其次,本文以十三五规划期间××地区民航各机场的运营状态为基础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地区物流产业和边境贸易的发展现状,探究了××地区民航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地区民航在未来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在学术界,摘要通常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要素。研究生在写作摘要时应该基于这四个要素,提炼出全文的主要信息,去除冗余细节。然而,参考文献中并未明确提及作者采用了何种研究方法和得出了什么结果。相反,摘要更多地关注于研究背景的描述以及对论文的评价。

    2文献综述部分的常见问题

    (1)文献选择不合适,与题目相关性不大。

    在许多传统学科中,文献繁多,但并非所有研究成果都应被纳入文献综述部分。一些研究生为了彰显自己的学术实力,或者为了表现他们的写作认真程度,往往在论文中添加大量相关性不大的文献,导致论文文献过多,冗长琐碎。因此,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应该注重筛选文献,只选择那些对于研究有实际意义的文献,避免过多无用信息的插入,从而使文献综述更加精炼、有针对性。

    (2)对文献材料简单罗列、堆叠,没有自己的分析总结。

    学术领域的文献综述并不是简单地对资料进行汇总,而是在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反映出作者的见解。在写作学术论文时,需要紧密围绕论文研究的问题展开,确保文献综述的内容与本论文直接相关,并能作为一个整体紧密地组织在一起。

    (3)不懂得去粗取精。

    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应当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文献作为参考,并兼顾最新文献的使用。如果缺乏对学术动态的了解和掌握,将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简明的评述。

    (4)治学态度不严谨,引用文献问题较多。

    研究生在引用文献时没有查看全文,仅阅读了摘要或部分内容,导致二次引用较多,出现了歪曲原意的情况,有些甚至沿袭了错误。此外,有些研究生在引用外文文献时未能准确理解原文,因此翻译出的文献存在许多错误。

    本文引用了一篇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与审计师选择的论文,该论文共13,318字,包含59条参考文献。在引言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等部分,作者引用了大量现有研究成果,但并未对这些成果进行独立的分析和评价,而是直接转引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观点。虽然作者对文献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梳理,将其分为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影响后果、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因素、企业金融化与审计风险应对三个方面进行回顾,但其思想深度和独立性却不足,存在“囫囵吞枣”的问题。因此,作者在写作文献综述时,至少犯了本文所列出的第二点和第三点错误,未能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如何避免出现大而不当、条理不清的情况呢?本文作者提出四点建议:“起始有引导,正文有分类,举例有目的,最后有总结。”[1]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引导文献回顾的思路,使其结构合理、内容清晰。

    3结语部分的常见问题

    结语部分是对整篇文章进行概括总结和进一步说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语的描述应具有创造性、指导性和启发性,不应简单重复研究结果。其条理性、明确性和客观性应反映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同时也是编辑决定文章取舍的重要参考依据。

    大多数学术文章的结语部分通常包含导入、小结、结果、讨论、深入研究以及展望等几个方面。这些部分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为二次文献的编写者提供参考依据。

    在论文编写过程中,有些研究生往往存在总结不足的问题,导致无法充分体现文章的价值。例如,“我国各地区贫困问题研究”一文的结论部分,作者提出了一些宏观的地区经济发展政策,但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同时这些政策已经被公众所知。正确的结论应该在以宏观政策为指导的背景下,针对研究问题提出更具体、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将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深度融合,以启发读者,从而更好地展现文章的实用价值。

    结论不当或夸大结语应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支持,恰如其分,有说服力,不能夸大或缩小,不能想当然。研究结果应该实事求是,对于不确定的内容应保留余地。不应该使用夸大自我评价的语句,如“(文章)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和“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应该给读者呈现科学、真实的研究结论。

    4论文初稿的修改

    一篇学术论文完成后,修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从认识论的角度还是实践经验来看,修改都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2]。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每完成一篇文章,都要先贴在墙上,不断修改和完善,有些作品甚至被修改得面目全非。我们应该学习并传承这种“文不惮改”的精神。作为作者,不应将论文写作视为一项单纯的任务,害怕修改而回避它,而应将其视为自我学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磨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观点驾驭能力,从而提高学术成果的质量和价值。

    资深科研教授认为,研究生论文的写作过程是将零散的思想转化为凝固的系统化理论文本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纠错、调整和补充的过程。每位作者在完成论文初稿后,都应该对文章进行检查和修改,主要包括语言、结构和规范三个方面。修改的过程是增加、删除、调整和建立的过程。

    学术论文的语言是其基础,因此必须准确、简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生僻、晦涩或自造的词汇,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倒装句和网络流行语,除非其已在行业内广泛流行并被社会公认。有时候尽管作者心中有稿,但却难以表达;有时候文章虽然辞藻华丽,但语法却不尽如人意。因此,为了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首先应该通读全文,及时发现并修正问题。通过精心打磨和润色文章的语言表达,可以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增强其层次感。

    论文的结构是写作的主要框架,即“谋篇布局”,是整个研究的脉络思路的支撑。以经济管理类论文为例,其总体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实证结果分析、结论与启示等。在修改时,需要注意检查文章的构成部分是否有遗漏或不完整的情况,并确保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连贯,避免交叉和包含关系,同时要求观点明晰、具体、准确、前后一致。此外,为了体现对称美和形式美,文章的外在表征也应尽量精美,标题应画龙点睛,字迹应工整明快。

    学术论文是记录研究过程、发布科研成果、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信息和传播载体。它需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如《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7713.1-2006)和《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7714-2005)等。不同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规范会有微小差异。在修改论文时,需要注意题名字数是否在20字以内,是否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组反映文中最重要的内容的逻辑组合;中文摘要是否提供全文阅读信息,字数不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超过250个实词;关键词数量为3-8个,必须有实际意义;文中图表及数字、字母的使用是否规范;参考文献是否按照《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7714-2005)要求规范引用。另外,还要了解投稿期刊的版面格式,检查字体、字号、序号等是否与刊物一致。总之,论文规范是一种统一性的要求,不可忽视。

    虽然学术论文的写作不是知识,但作为一种技能,它会成为研究生学术生涯发展的“助推器”。

    转自论文选题资料站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16)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选题方法及常见问题

    下一篇:研究生毕业论文没通过的3种处理方法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