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4/10/15 14:37:37
四、整本书阅读
(一)整本书阅读的发展历程
我国传统四书五经等经典作品的教学采用的就是“整本书阅读”方式。一般认为,正式在语文教学中提出“读整本书”的观点应该是叶圣陶先生。1942年,他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指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1949年,他在《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又提出:“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并明确了“整本书阅读”的内容、目标,还有教学提示。从此,探讨“整本书阅读”教育教学活动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点问题
1.明确方向。认真分析研究新课标,把握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向。新课标要求: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2.确定文本。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特点,选择相应文体。一般来说,小学以童话、寓言等文体为主,初中以叙述性强的文学作品为主,高中以思想性强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作品为主。
3.从实际出发。当前,教师和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状态堪忧,呈现出盲目化、单一化和零散化的特点。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学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序推进教学流程。同时,教师也应深入研读,成为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与提升者。
4.指定书目与自主选择结合。任何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都可以拿来阅读。允许并鼓励学生阅读一本书后,延伸扩展至与之相关的几本书,最后形成一类书的阅读。自主阅读更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型
1阅读指导课。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起始课,这一课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予通读导引、方法指导和策略建构。指导的一般原则是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注重个别指导等;指导的一般内容是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等。
2.阅读交流课。这一课型旨在通过梳理探究、表达交流和阅读鉴赏,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借助师生交流化解认知冲突。交流的方法一般有师生共绘思维导图;建构话题,思维碰撞;书中寻找自我,联结生活;对比阅读,拓展延伸;心得体会,典型分享;等等。
3阅读展示课。这一课型不仅要展示成果,还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即借助成果展示,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进阶发展。成果既包括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发现,又包括阅读策略使用上的经验积累。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演话剧、讲故事、猜谜语,读书小报、读书卡、读后感等佳作欣赏。
五、单篇阅读、主题阅读、群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区别和联系
(一)单篇阅读、主题阅读、群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区别
1.主题阅读与群文阅读的区别。主题阅读的文本组合,往往建立在一个十分清晰的阅读主题之上,有时,相对于核心阅读文本,其他文本的导入,也是出于对阅读主题的深化理解。而“主题”,只是群文阅读的一种结构——在群文阅读的语境中,阅读文本以一定的逻辑关联组合在一起,这种逻辑的关联可以外现为一定的“主题”,可以内隐为一个多元的“议题”,甚至也可以是一组相互对立的矛盾体。即使都是以文本的“主题”为组合的线索,主题阅读中,文本“主题”更多的是以一种“显性”的方式引领学生的课堂阅读,而群文阅读中的“主题”恰恰是“退隐”的。
2.整本书阅读与主题阅读、群文阅读的区别。整本书阅读强调的是“整本”,是一本书从头到尾都要读;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强调的是按照一定“主题”或“议题”的线索串联起来的多个文本的阅读。
(二)单篇阅读、主题阅读、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联系
1.四种阅读教学课型的相同点。(1)目标相同:共同目标是培养语感,发展阅读策略,提高学生语用的水平。都强调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也是新课标的精神。
(2)起点相同。四种课型用的教学都是从一篇文章、一部书开始。单篇、主题和群文阅读虽然文章数量不同,但都是按照一定线索组成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选型”教材。
(3)强调要点相同。从单篇阅读、主题阅读,再到群文阅读、整书阅读都强调多阅读,多进行比较阅读。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之间进行比较;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作品放在一起阅读,并且做比较;比较的对象还可以拓展到原著和电影之间,即跨媒介阅读。通过比较阅读,便于学生以更全面的视角,了解作家及作品。
(4)性质相同。四种课型都是阅读课课型,“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仍然是文本解读绕不开的两个环节。教学设计仍然都要从“写的是什么”走向“怎么写的”,教学实施时仍然要清晰呈现这两大板块。
2.四种阅读教学课型的整合。(1)从共同目标出发。人教版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编排的。先读懂教材,把握单元导语,因为单元导语隐藏着主题单元教学的目标。
(2)发挥各自长处。单篇阅读教学是个范例,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教学意在迁移,整本书阅读教学贵于运用。迁移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所有技能的自由运用只有到一个更广阔的相似环境中才能得到实践和锤炼。因此,整书阅读教学就是不二选择。
(3)构建一个整体。首先单篇教学,接着主题阅读或群文阅读,常常是先对比阅读而后归纳,达成共识,然后迁移阅读,最后是整本书阅读。
从篇章阅读走向主题阅读、群文阅读,进而探索整本书阅读,这是阅读改革的方向。篇章教学的优势在于文本细读,但很难抵达文本写作者的精神世界。只读写作者的一个点,一个面,容易造成很多偏见和误解。
主题阅读、群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是把文章放在某个关联的意义系统中来考察与评析,而非孤立地读一个单篇或者选段,这样的阅读更有利于我们对于作家的全面把握,有利于我们在一个系统中做复杂的探究。
成熟的作家有相对稳定的价值系统与思维方式,他们的创作一定会表现出内在的一致性与互文性。借助群文或整本书,我们对篇章中的“空白”或可作出更合乎文本内在逻辑的理解。
转自武宏伟01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教学设计、教案与学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