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其他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单篇阅读、主题阅读、群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上)

    阅读: 2024/10/15 14:38:16

    一、单篇阅读

    单篇阅读,即一篇篇阅读文章。单篇阅读教学,就是对一篇篇文章进行精读深究的教学。

    语文教科书是由一篇篇独立文章组成的,这种“文选型”的教材,从南朝《文选》至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前后,一直没变。尽管后来1904至新中国成立之前,新中国成立至当前进行了两次比较大的调整,进入了单元编制阶段,但每个单元也仍然是单篇文章。

    一篇篇文章是按一定的“线索”组成单元的,有的以“文体”为线索,还有的以“语文知识”为线索,而绝大多数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二、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有人也称专题阅读,是针对某个主题领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文章的方法。学习时,收集同一主题的书籍,并整合这些书籍的关键内容,做出归纳和分析,最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本就大体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编排的。

    主题阅读可以有效避免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遗忘,思考重复而不深入的问题。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同一主题思想,有利于将实用性书籍中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来。

    美国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20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其中最高一个层次就是主题阅读,其余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作者认为,借助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主题阅读最大的特点是目的性极强,阅读量大,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快速阅读的基础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仅仅贪多求快,很容易流于形式。

    (一)主题阅读的一般步骤

    1.确定主题的“点”。确定学习研究的主题内容和相关范畴。

    2.由“点”及“面”。确定一本可以作为主干的书目或相关章节,明确系统框架的书,再以关键词搜索、收集相关的书,或找到相关的章节。

    3.由“面”及“点”。确定研究内容,界定议题。粗略阅读,看下书名、目录、序言或前言,并找到与主题相关的章节,并作出重点标记。通常一个问题会有超过2种以上答案,要找出不同意见之间关联,再根据作者观点作分类。

    4.形成自己观点。阅读、分析、讨论和整理,找到问题的答案,建立自己的知识观点体系。

    5.由“点”再及“面”,再回归“点”。输出分享自己的成果,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为别人创造价值的同时,关键是再提升自己。

    (二)主题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主题阅读教学是指在课堂上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阅读活动,需要安排一个或多个共同主题的文本进行教学,以一篇(部)带多篇(部),以教材文本带动课外文本阅读,以此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质量。

    1.“一篇(部)”带“一篇(部)”模式。“一篇(部)”是教材或与教材相关联的一篇(部)文章或书籍,带的“一篇(部)”是拓展延伸的课外文章或书籍。这两篇(部)文章或书籍一般主题相同或相近,在表达方法、作家作品、语文要素等某一方面也有比较明显的关联性。所以采用的教与学的方式一般是精讲、精读课内文章或书籍,再进行比较教与学,也就是围绕教材教学中的重点进行延伸性学习,为学生的提供实践、积累、运用的机会和空间。

    2.“一篇(部)”带“多篇(部)”模式。“多篇(部)”是由教材的某一篇(部)拓展延伸的与教材相关联的课外的多篇文章或多部书籍。“一篇(部)”与“多篇(部)”在主题、表达特点、作品体裁等某一方面相同或相近。所以采用的教与学的方式一般是精讲、精读教材里的“这一篇(部)”,略讲、粗读多篇(部)文章或书籍,再进行比较教与学,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和思考问题,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能力。

    3.课外“多篇(部)”模式。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师生商议自定主题,围绕主题自行选择“多篇(部)”文章或书籍。可以聚焦作家、表达特点、作品体裁,也可以聚集一些话题来启发学生阅读思考。这是一种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考核、督促的模式。做得好,会进一步提高阅读品位和品质,受益终生。

    三、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本进行阅读的方法。群文阅读教学指的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的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

    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依托国家、省级课题研究率先建构群文阅读教学理论,推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2010-2011年,群文阅读理念建构阶段;2011-2014年区域试点阶段;2014至今,深化推广阶段。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1.结构化阅读。群文阅读教学在组文、文本解读、课堂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基于议题从多个文本中提取信息、比较信息和整合信息以形成整体理解结构。

    2.集体建构。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师生共享阅读智慧,在共享中逐步构建文本意义,在视野融合中形成有关文本理解的共识。

    (二)群文阅读强调的四项能力

    1.辨识与提取。从群文中根据议题辨识出所需要的信息,并用合适的方式提取出来。

    2.比较与整合。对不同文本之间的信息进行比较,发现异同,而后依据议题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整体性理解结构。

    3.评价与反思。对多文本阅读所获得的信息能够进行评价,并反思文本的得失。

    4.应用与创意。对所获得的有关能力进行应用,在一定条件下做出有创意的表现。

    (三)群文阅读的三条选文路径

    1.教材内选文。以单元整合、单元内一篇带多篇构成群文。

    2.教材内外选文。以教材内一篇带教材外多篇构成群文。

    3.教材外选文。以课外阅读文本构建群文。

    (四)群文阅读教学的三大课型九种模式

    1.三大课型。依据群文阅读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群文阅读分为三大课型,即知能生成课、审美赏析课和读写共生课。

    2.九种模式。依据文本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在三大课型基础上又细分出九种具体模式,即“知能生成课”四种模式:举一反三式、求同存异式、以文解文式、综合路径式;“审美赏析课”两种模式:审美体验式、审美赏析式;“读写共生课”三种模式:思想激活式、篇章构建式、手法借鉴式。

    (五)群文阅读的五个关键行为

    1.比。对多文本言语内容或形式进行比较、筛选和辨识;

    2.对。将议题带来的笼统认识与多文本中相对应的语言文字材料相对照,以获得相应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3.读。根据阅读目的和文本特质,有意识地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4.议。在“比对读”基础上对议题涉及的人、事、物、理进行主观评判和反思,形成尊重学生个体认识差异的知与行成果;

    5.整。即整合,是在“比对读议”基础上及时的意义建构和成果统整。

    转自武宏伟01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185)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单篇阅读、主题阅读、群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下)

    下一篇:首次写书这样找选题!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