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中小学教研

  • 首 页
  • 期刊选题
  • 期刊点评
  • 期刊大全
  • 学人博客
  • 编辑征稿
  • 投稿选刊
  • 万维群组
  • 学术会议
  • 万维读书
  • SCI/E期刊
  • SSCI期刊
  • AHCI期刊
  •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现实动因与顾虑重重

    阅读: 2024/10/17 14:29:32

    中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动因很多,其基本动因主要有:

    其一,课题可与评职称挂钩。相当数量教师认为做课题对评职称有利,因此而申请课题。这样的考虑会使其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设定不明确,当然难以通过立项审核。而已经取得高级职称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较低。

    其二,认为课题研究是校长的事。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教书的,课题研究就是校长牵头、校长设计和具体落实,校长做课题就解决了研究经费、解决了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选定,因此教师主动申请的不多。

    其三,认为课题研究是很庄重和神圣的理论研究,应属于研究专家或大学教授的活。中小学教师搞课题不明白深浅、研究程序和具体操作,缺乏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素养,对课题研究不知道如何要求,不知道如何面对“课题”,语言上的表述矛盾、研究内容或超出研究可控范围、或在别人已经研究的结果中“炒冷饭”,没有深意和“研究性”。在课题审核者看来,申请报告常常不规范、没有创新意义、没有指导意义、没有理论提升而遭否决。

    但不管基于何种动因,开展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内在需求,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力打造的是教师由里及表的“教育科研”穿透力,着力塑造的是教师自内而外“实践改进”的自主研发行为。

    转自费伦猛小课题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浏览(220)
    点赞(0)
    收藏(0)
  • 上一篇:聊聊论文标题那些事儿

    下一篇:课题名称表述不应缺少应有的学术规范

  • 首页

  • 文章

  • 期刊

  • 帮助

  • 我的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6211号